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马铃薯黒胫病(马铃薯黑胫病是什么病害)

导语:马铃薯病害解析|黑胫病,早疫病,晚疫病为啥就找上你家土豆了呢

“别拿土豆不当干粮!”

马铃薯已经成功“晋级”为继小麦、稻谷、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马铃薯具备适应性强,产量高,口感好,营养佳的特点。

我国的马铃薯产业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严苛的挑战。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马铃薯病害也更加频发,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给种植朋友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马铃薯为什么更容易生病?

马铃薯主要依靠块茎进行无性繁殖,虽然可以最大程度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但缺乏基因突变会使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差。

最主要的是,无性繁殖的马铃薯容易将亲本已感染的病害传递到下一代。

往期已经给大家介绍过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情况了,今天重点给大家分析一下马铃薯的常见病害。

咱们了解清楚了马铃薯的病害发生规律,才能及时进行防治,从而保障马铃薯的品质与产量。

马铃薯常见病害(一)

01

黑胫病

【主要症状】

1、茎基变黑褐色,整株似受旱的萎蔫状态,大多数会因生长缓慢而矮化;

2、叶色呈淡绿或微黄,上部小叶片的边缘明显向内卷曲,叶片及叶柄坚挺向上,缺乏其原有的柔性;

3、早期病株很快萎蔫枯死,不能结薯,极易从土中拔出;

4、病株茎基的黑色部分,显眼且易断。横切感病植株,3 条主要维管束全部变成褐色;

5、茎基发黑部分,最初为黑褐色直达母薯,严重时母薯软化腐烂。

【发病规律】

病原菌:欧文氏杆菌。

浸染途径:种薯带病是主要的侵染来源,种薯切刀不消毒是传染的主要媒介;也有小部分地里残留病薯未完全分解而成为侵染源的。

发病条件:主要由种植马铃薯的土壤内部过于潮湿, 外部温度较高形成的, 病情多发于低洼、降水量大的区域。

【防治措施】

1、种薯防控

选用脱毒种薯或健康无病的种薯,尽量采用30-50g的小整薯播种;

必须使用大种薯时要注意切刀消毒,切块用草木灰拌种后立即播种。

切块消毒法:切种薯时,每人准备两把刀,一盆药水(5%石炭酸或0.1%高锰酸钾或5%食盐开水和75%酒精),随切随消毒,每切一薯块,换刀消毒一次。种薯用适当的杀菌剂处理。如用质量分数为0.05%-0.1%春雷霉素溶液浸种 30min,或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

2、栽培管理

尽量早播种,早出苗,幼苗生长期避开高温高湿天气。

薯田要开深沟,耙高畦,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科学施肥,施足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及时培土,要进行 1-2 次高培土,防止薯块外露。

3、病株摘除

早期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全株拔除,集中销毁,并在病穴周围撒少许熟石灰;

后期病株要连同薯块提前收获,避免与健康薯同时收获而传播感染。

4、药剂防治

可用100mg/kg农用链霉素喷雾, 也可选用40%可杀得600-800倍液防治,或用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洒,或20%龙克菌600倍液喷洒,或用40%世泰兼治晚疫病,也可用波尔多液灌根处理。

5、合理贮藏

先收获无病留种田,汰除病烂,去杂去劣,注意避免碰伤,经过晾种,然后入窖。

贮藏量不超过窖内空间的 50%,堆放厚度不超过600cm。

根据气候变化,开关通风孔或窖口,注意不使二氧化碳积存和缺氧,防止加速腐烂。

02

早疫病

【主要症状】

1、早疫病主要为害叶片。

2、最初在叶片上呈现淡褐色到黑色的小斑点(直径约1mm),后逐渐扩大成为不规则形、具有明显同心轮纹的病斑。

3、后期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是病菌的毒素渗入寄主组织形成的。

4、植株下部的叶片常先发病,渐次向上蔓延。

5、也可侵染块茎,出现黑褐色微陷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清晰,病部的薯肉褐色、干腐。

【发病规律】

病原菌:茄链格孢为优势病原菌。

浸染途径: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通过表皮、气孔或伤口侵入叶片。

发病条件:干旱和高湿天气相间、风传播分生孢子、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氮肥施用量减少、其他病原菌的侵染等导致马铃薯植株抵抗力下降。

【防治措施】

1、种薯防控

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晚熟品种发病率低于早熟品种。

2、栽培管理

选择肥沃干燥田块种植,注意增施有机肥 , 提高马铃薯植株抗病能力。

高氮或低磷可以显著地降低早疫病的发生率,高氮、低磷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早疫病的发生率最低。

3、药剂防治

喷施杀菌剂是马铃薯早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保护性杀菌剂主要有铜制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百菌清、敌菌丹等;

内吸性杀菌剂主要有啶酰菌胺、戊唑醇 、苯醚甲环唑、嘧菌酯、腐霉利、异菌脲、咯菌腈等。

4、合理贮藏

收获充分成熟的薯块、减少收获和运输中的损伤 、病薯不入窖。

马铃薯块茎在15.6℃下存放21d后再在10℃下长期贮藏, 可减少发生早疫病造成的病斑面积和数目。

03

晚疫病

【主要症状】

1、马铃薯晚疫病可发生于叶、叶柄、茎及块茎上;

2、初期叶片边缘和尖端有暗绿色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会迅速扩大,呈暗绿色水浸状不规则状,病叶边缘向上卷曲、干枯;

3、在叶背有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囊产生白色的霜霉层,有时在叶正面也可以形成稀疏的霉轮;

4、严重时,病斑能扩展到主脉、叶柄和茎部,使叶片下垂、枯死脱落,直至整株变焦黑、湿腐状;

5、块茎受害初期表皮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小斑点并逐渐扩大,当土壤较干燥时,被侵染的块茎表现为干腐病状,表面微陷,只在表皮层以下呈现不同深度的锈褐色;

6、茎部很少直接受侵染,但病斑可顺叶柄扩展至茎部,潮湿条件下病斑可产生孢子囊。

【发病规律】

病原菌:疫霉属真菌。

浸染途径:通过风雨传播,侵染叶、茎、薯

块。

发病条件:易发于5、6月份的马铃薯现蕾期至盛花期,日暖夜凉,阴雨连绵或多露多雾、相对湿度在75%以上时容易发生。

【防治措施】

1、种薯防控

播种前15-20d进行种薯催芽,待出现1-3cm 长的绿芽时进行切栽 。

切栽时挑出病、烂薯,并对切刀进行消毒。

提倡用30-50g健壮小整薯经催芽后播种,减少切刀传病的环节。

有条件的农友可进行种薯包衣。

2、栽培管理

幼苗期,深松垅沟、培浅土;

发棵期继续深松作业,在中耕锄草的同时加厚培土,使土壤疏松,消除杂草;

结薯期(封垅前)深松垅沟,高培土,使垅成尖顶形,以免块茎露土后雨水携带晚疫病病菌侵入;

封垅后尽量减少、减轻田间作业,以免碰植株。

3、药剂防治

注意病情测报,一旦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拔除并采用药剂保护。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主要有瑞毒霉、甲霜灵锰锌、抑快净 、杀毒矾、薯瘟消等,可根据情况选用。

4、适时收获

成熟后早割秧或化学杀秧,抢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之前,将地面上植株茎叶割掉运出田外, 使土壤充分暴晒3-5天,避免薯块和病原菌接触,选择晴天收获。

本期为大家分析了马铃薯黑胫病、早疫病、晚疫病的致病机理、致病环境、主要症状和防治措施,下期将继续为大家分析马铃薯病毒病、青枯病和疮痂病,敬请期待~

本文内容由小美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