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北京短的高速(北京长的隧道叫什么名字)

导语:北京有一座世界上最短的桥您知道吗?

二十年前,歌唱家蔡国庆有首歌传唱四方,歌词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北京的桥,歌名儿也就叫《北京的桥》。北京地区桥是不少,新时期建的立交桥就更多了。不管是历史上的、还是新建的,反正北京带桥的地名儿也不少,其中有一处很有意思,堪称世界上距离最短的桥。所谓最短,并不是真的说它的长度,而是来自于它的名字,因为它叫“半步桥”,一座“桥”,半步就能跨过去,恐怕没有比它再短的了吧?

半步桥位于西城区(原宣武区)西南部,北起白纸坊东街,西至右安门内大街,南至右安门东街。这儿离万寿公园不远,公园南侧还有一条半步桥街,对半步桥呈半包围形状。半步桥,顾名思义,半步就能跨过的桥,说它是最短的“桥”,应该不为过吧?问题是这座桥在哪儿呢?现在肯定是无处觅其踪了,历史上是不是真有座桥还单说呢!曾经真正存在过的桥,大多会写进地方志等历史文献,比如天桥、虎坊桥,那真的是因为桥而得名。而半步桥呢?我们来看文献是怎么说的,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里仁街,在右安门东北,距盆儿胡同一里许。云有宝塔寺,今圮。迤西曰半步桥,井二。”您注意了吗?“曰”半步桥,而不是“有座”半步桥。话说回来了,如果真是半步就能跨过,那还是桥吗?

关于半步桥的由来,有这么几种说法,第一,说半步桥之称来源于“半步桥监狱”。这里早先确实有一座监狱,但是名字并不叫半步桥监狱,而是叫京师模范监狱。这是中国政府自行建造的第一座现代监狱,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动工,未等工程完工,清廷便已覆亡。1912年竣工时已是北洋时期,时称京师第一监狱,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改称河北第一监狱。民间俗称为半步桥监狱,或者称其为“王八楼”。为什么叫王八楼?因为这个监狱的规模不小,有五排监舍,可关押1500余犯人,五排监舍以中心楼为圆心散射开的,形状特别像一个王八盖子,所以老百姓才有此戏称。据说当时监狱的北门外有一条水沟,为了通行,在沟上铺了几条石板,当做桥来使用。然而常走这个桥的多是罪犯,他们都带着脚镣,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迈步,只能是半步半步的挪,“半步桥”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第二种说法,说在明清时期,半步桥地区很是荒芜,多菜地和沟渠,菜农为了走路方便,就在沟渠上搭一条石板(也有说木板的)做桥,由于沟渠很窄,所以半步就能跨过去,久而久之,半步桥就成了此地的地名儿。相比之下,第二种说法更可信。因为刚才咱们说了,半步桥之名已经见于《光绪顺天府志》,而京师模范监狱开工时已经是宣统年间,也就是说,半步桥地名的得来,比监狱要早,不然也不会有半步桥监狱之说。而且,早年间这一带确实比较荒芜。您看现在,半步桥附近建设得相当不错了,人口也很密集,但是在早先,都甭说明清时期,就是倒退几十年,这里还是人口稀少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之后,半步桥监狱还在,监舍也仍旧大体沿用,只不过更名为北京市监狱,关押还都是重刑犯。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半步桥监狱已经破敝不堪的旧址还在。此后,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这一带开始进行改造,变身为住宅区,但是依稀还能看到岗楼残迹。试想,监狱怎么可能建在人员密集的闹市区呢?您结合附近的地名儿就能看出些端倪,像白纸坊、南菜园、樱桃园等,离着都不远。由此可见,当初这里并不繁华,多是果园、菜园、造纸作坊所在地。明清时期,半步桥地区水源充足,有苇塘沟汊,也有水井,到处是野草荒地,有零散的农户祖居在此,以种菜为生。

生产劳动过程不同于平常走路,如果是正常走路,窄小的沟渠一步就跨过去了,但是挑水、挑担、施肥、收成,来来回回多有不便,于是菜农在沟渠上搭石板做桥,方便通行。由于“桥”实在太小,因此人们戏称为半步桥,久而久之便形成地名儿。解放前,据说有郭姓、史姓两家在此拥有大面积的菜园。史家园子中间史家一口大水井。井边挖一条垄沟通往菜畦,井水用辘轳打上来后,顺着垄沟流入菜地。为便于生产过程中人车通行,在垄沟上便搭放了一块旧石碑做桥。也就是说“半步桥”的景象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后来,不少迁徙而来的人在半步桥聚集,多是一些手艺人,像捏泥人的、锔盆锔碗的、焊洋铁壶的等等,他们几乎都住着清一色的自建土坯房,这里俨然成了一片平民区。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是邻里关系很好、相处融洽,逐渐密集起来的人口,也使得半步桥有了些名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民经济开始好转,政府逐渐在半步桥筹建新房,至90年代初,原来的老街坊住进了花园小区。

如今的半步桥还有平房宅院,更多见的现代高楼,以往的沧桑,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本文内容由小纳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