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说什么话(秦汉的语言)
导语:秦汉时期就流行国骂?其中的有那些常用词?
啥叫“国骂”?
一般指一个国家的通用侮辱别人人格的话。
最原始的解释是:“要攻击高大民族的坚固的旧堡垒,就去瞄准他的血统”,接着,又出现了第二种解释:“儿子指着一盘菜,对他父亲说:‘这不坏,他妈的你尝尝。’父亲答到:‘我不吃,他妈的你吃去罢!’简直已经醇化为‘我的亲爱的’的意思了。”然而,这还只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解释。
近年来又冒出了好几种意思来,譬如说吧,有一种说法:“这箱子真他妈的重”或“这题目真他妈的难做”。若要解释的话,只能解释为表示程度深,与“很、非常”相似。还有一种说法:“我他妈的不要了”或“你他妈的给我滚”。这大概与古汉语中“之”字的用法之一:“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没办法,胡编滥造的词只能用胡编滥造的意思来解释。
网络用语也有“特么的”,无厘头地运用谐音。使之看起来不会太过直白、粗鄙,又能表达愤慨之情。
当今中国的国骂主要有:“他妈的”;“二百五”;“脑残”;“2B”......
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华夏大地有一句国骂:竖子!
例一:《战国策·燕策三》:" 荆轲 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例二: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例三:茅遂说楚王:...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然而,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例四::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
例五:《史记·项羽本纪》:" 亚父 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
翻开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的历史记事,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足以证明“竖子”确属国骂。
那“竖子”究竟是啥意思呢?这个问题争论了几千年了。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完全不需要争论。
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竖子”是男人之间的互骂。
关键就是一个“竖”。男人身上有两样东西可以竖起来:一是生殖器;一是头发。但是,只有极少数的男人的头发能够竖起来:“怒发冲冠”;“发上指”。
“竖子”就是利用男人的生理特征骂男人,就是“鸡巴屌蛋”的意思。
国骂离不开血统和祖先,而只有生殖器能够将血统和祖先搅合在一起。
“竖子”就是一句粗话,就是指生殖器一碰一擦就硬的男人、小子。就是指头脑简单有小头无大脑的人,就是指用下半身思考的人,就是指凭借本能驱使的人。
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何会出现争论呢?这是中国的传统习惯使然。中国的传统习惯就是为尊者讳,为祖先讳。再者华夏民族一直标榜自己是“礼仪文明之邦”,我们的祖先怎么可能如此粗俗呢?怎么可能出口成脏呢?
其实,我们的祖先一直就是这样爆粗口,而且该习惯一直保持到现代。要不然,咋叫“一脉相承”呢?
在当今中国,正视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本文内容由小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