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张燕根从物质到精神(从物质到精神人生的每个维度都可以删繁就简)

导语:从物质到精神

约翰逊博士写给史雷尔小姐的一句话:“那些不读书的人没有什么可思考的,便也没有什么可表达的”。

越读书,就越觉得知道得少,就会一直按照目录一本一本地去读;如果不读书,也就不会有这种体会,便也乏善可陈了。从开始的培养习惯开始,到渐渐地,可以阅读文学作品,更多的变化是思想上面的,也是对待看问题角度的不同,不再那么地固执与偏执,当我们知道‘天地本不全’时,一切也就不一样了。

物质的累积是可看得见的财富,精神的丰富却是看不见的富足。

从零开始,我们可以累积物质,但,每个人的精神层面却是不一样的。也有人讨论过一个话题:为什么我们现在都不愿意结婚了。是因为:我们能找到的精神的共鸣太少了。但是,这是不是太矫情了一点?不是的,当我们物质不再增加的时候,我们就会转换到精神,它的共鸣,认知,喜好,是更个人化的。外界的再多热闹,如果我们没有相同的朋友,相同的话题,也是孤单的。

我们是孤单的,但却不是孤独的,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也有很多。当我们把更多的时间都给予自己的时候,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抛开千篇一律的着装,我们也可以自己去绣,去织,任何物品都可以通过自己用心去获得。

书中常述的话题,我们都在一代又一代地经历着,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着,看似变化着,实则是相同的。

前不久,热议的‘开盲盒’,也有自己喜欢的公仔,还有商品的一系列的主题。想一想,在我们小时候也都玩过,只不过那个时候,兑换的东西不一样,商家也是在吸引着我们和小伙伴,一次又一次地去购买,去凑齐全部的卡片。

如果货物架上,有很多的相似的产品,我们反而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了。若只有两三种,商家提前去做了解,然后,我们再去做选择,反而更加容易了。

我们为什么那么相信品牌?因为,它们就是靠着自己的口碑,一代又一代传下去的。常说:世上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都有自己的行业渠道,各种相关的知识,真正地要把一行做到精,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如果没有每天的沉浸于你的工作,读书之中,那么,我们也只是一直在门口徘徊,不曾见过里面的精彩。能表达的只有千分之一,更多的,不论是做什么事,都需要我们用心,用脑,去做事,去体会,去认真做笔记,去提炼你的经验,从而形成你的东西。

我们都不是聪明的孩子,更多地在于“练习”,练习你的能力,练习你的认知,练习你不断重复的工作,把新的融入到旧的里面,把旧的转换成新的里面,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不断地进行创新。

本文内容由小曲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