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殷墟为何会成为商朝都城看完出土的骸骨吗(商代殷墟)

导语:殷墟为何会成为商朝都城?看完出土的骸骨,难怪皇帝会选在这里

殷墟,是个精彩的地方,这里可以说是承载着商代的历史,商代的朝都几经搬迁,但是依然是璀璨辉煌。今天的河南安阳而殷墟就位于安阳盆地与华北平原交会处。盆地西接太行山区‚其最高峰赵掌尖老海拔米东部与华北平原相接南北两侧是米左右的低丘。盆地内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从米逐渐降至米左右。发源太行山区的垣河又名安阳河自盆地西南流入‚先东北行再折向东南行‚流贯盆地‚后汇入卫河和海河‚最终注入渤海。殷墟就处于这样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为开阔平原的地理环境之中。

殷墟作为商代后期的都城‚可以说在当时位于天下之中‚有着适中的地理位置。上古时代都城往往设在国土的中心点。史念海先生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立的地理因素》一文中指出“都城的最早的作用是王朝以之来统治或控制全国的疆土‚达到了这样的目的‚王朝才能长治久安。可以说‚在古人的地理观念中殷墟是被视为天下之中的‚这在考古学文化、甲骨卜辞和历史文献中都有所体现。商代后期‚殷墟作为商王朝的中心“从考古材料来看‚这个时期商文化分布区北扩南缩的特点十分突出。

在东方‚商文化扩展至今山东中部的潍河流域‚除山东半岛东端以外的山东地区皆纳入商文化的范畴。商在南方却呈现收缩的趋势‚其分布区北缩至今河南南阳至信阳一线。商王盘庚在选择新都位置时‚毅然选中了今安阳一带‚原因之一是这里位居商代后期控制区的腹地。从甲骨卜辞看‚商代已有“东、西、南、北、中”的概念‚如“商受年……东土受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合集》、“东方‚北方‚西方‚南方‚商”《屯南》、“受中商年”前》。这里的“商”可能就是“大邑商”‚是殷都。可见商人把商或中商与四方、四土相关连‚显然是把其看做是四方、四土之中心区域‚即天下之中的位置。在汉人的眼中‚殷人的都城河内是被视为天下之中的。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学著作《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而居于九州之首的冀州向来被看作天下之中心。《山海经·大荒北经》载“黄帝乃合应龙攻冀州之野”。郭璞注“冀州‚中土也”。顾炎武《日知录》卷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曰“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后人因之‚遂以冀州为中国之号”。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己把冀州视为天下之中心‚而今安阳恰好位于冀州的的范围内。不仅上古时代“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殷人如此‚后世历代王朝更是如此如周人在灭商后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即在国土中央营建大都邑成周。大量人文资料表明‚北纬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可以说与气候有着莫大的关联‚而殷墟正处于这一范围之内‚有着宜人的生存条件。3000多年前‚殷墟地区的气候与现在相比偏于温暖和湿润‚反映当时气候的直接证据‚可以从考古发掘材料、甲骨卜辞及历史文献中找到证明。就考古发掘材料方面而言‚在一灼年殷墟发掘的十年间‚曾出土有大量的动物遗骸‚其中以动物的遗骸为主。

这批动物遗骸经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杨钟健先生等人进行鉴定、整理和研究‚指出,安阳之哺乳动物‚迄今为止‚共种一千以上者仅肿面猪、四不象及圣水牛三种……其中一百以上者为家犬、猪、璋、鹿、殷羊及牛等六种……在一百以下者‚为数最多‚计有狸、熊、罐、虎、黑鼠、竹鼠、兔及马等八种。

在安阳小屯东北地区进行钻探发掘时‚曾不断有脊椎动物骨骼被发现。经研究这些动物有璋、竹鼠、象、蟆、犀牛、水牛等大型野生动物。此外‚在安阳小屯一号坑出土有大量鸟类骨骼‚经研究至少有目科属种鸟类‚鸟类种类之多‚在考古发掘中罕见‚在发掘的这些鸟类骨骼中猛禽类占多数‚他们是雕或鹰、家鸡、褐马鸡、丹顶鹤、耳、冠鱼狗等。

在殷墟出土的动物标本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象、圣水牛、璋和竹鼠等动物‚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殷墟的生态环境。下面将对其进行逐一分析。大象是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大型食草动物‚今天在黄河流域早已消失。

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中‚具体来说目前发掘了两座象坑‚其中年秋殷墟大墓附近发现一座象坑埋有象一头和象奴一人年在武官村商代祭祀坑中又发掘出一具幼象骨骼‚佩有铜铃饰物。此外‚殷墟也出土了一些与象有关的器物‚妇好墓中出土有三件象牙器‚两件象牙雕刻杯‚一件象牙雕花筒。另外‚妇好墓中还出土有圆雕玉象一对‚长鼻上伸‚体硕腿粗‚憨然可掬‚栩栩如生。除了象坑、象器外‚殷墟还发现有大量刻有象、虎、水牛等野生动物纹饰的青铜器。

关于殷墟出土大象的问题‚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以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杨钟健、刘东生等人为代表‚认为殷墟的象发现于殷墟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本地所产另一种可能是外地工人搬运而来‚相比而言‚后一种可能性较大。一派以李济、陈梦家为代表持不确定态度。另一派以徐中舒、胡厚宣、林巳奈夫日为代表‚他们通过甲骨文、文献力证大象为殷地、为中原所产。甲骨卜辞中有一些“来象”、“获象”的记载。如今夕其雨‚获象。合集于癸亥省象‚易日。

这些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和关于象的占卜记录‚说明象必是殷墟所产‚并不是从外地搬运而来。历史文献中‚也有商人与象的记载。《古乐篇》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这说明商人不仅驯服了象并用于战争。《韩非子·说林上》说商王生活奢侈‚使用玉杯象著。此外‚传世青铜器中有三件商末周初的象尊。《观堂林集》中也说古者中国产象。殷墟象骨颇多……绝非豢养物矣。难怪皇帝会选在这里建立都城。

徐中舒先生结合甲骨文、金文对“豫”字进行了考证‚认为“《禹贡》中豫州之豫‚为象、邑二字之合文”、“豫当以产象得名”‚“此又为河南产象之一证。”关于殷墟之象‚通过考古发掘材料、甲骨文和历史文献的分析‚说明大象在商代至少在中原地区可能确实存在。有人认为象发现较少而否认象在殷墟的存在‚那么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中是否因狐、猫、田鼠等的发现较少而否认他们今天在安阳的存在水牛也是生活在温暖湿润地带的动物‚今天仅生活在淮河以南。

在河南南部‚即汉水支流及淮河流域的南阳及信阳一带才生活有水牛‚而在今长江北的湖北大量存在。今天豫北地区只饲养黄牛。在年一年殷墟考古发掘的十年间‚鉴定出的圣水牛就有头以上。可以说圣水牛在殷墟的大量存在‚不能不说当时殷墟的气候比今天温暖和湿润‚类似今天的长江流域。在年殷墟考古发掘中‚鉴定出的动物骨骼中竹鼠有只以上。竹鼠以竹林为生。

而最能反映气候变化的植物当属竹子‚而今天竹子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那么殷墟周围是否生产竹子呢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中‚由于竹子不易保存的特性‚己见不到竹子实物的痕迹。但甲骨文、文献中隐约可以看到竹子的记载。如甲骨文中有“……取竹当于丘。”合集》关于文献记载有《尚书·周书·多士》载“惟殷先人‚有策有典”。甲骨文中也有“册”、有“典”‚“典气“策”不可能有甲骨制成‚很大可能有竹子制成。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载豫州等地向朝廷进贡的贡品用竹器来盛装‚可见这些地区是盛产竹子的。公元前年‚武王克商‚几百年后的春秋时期殷墟都城附近仍有大面积竹子生长。如《诗经·卫风·淇澳》载瞻彼淇澳‚绿竹琦猜·一绿竹青青……绿竹如睽。《诗经·卫风·竹竿》霍霍竹竿‚以钓于淇。淇澳,指淇水转弯处‚而淇水就在今安阳南边的淇县‚今天这条古河仍在流淌。由此可见‚殷墟及其周围是盛产竹子的。

鱼骨在殷墟发现不多‚经鉴别有鳍鱼、黄颗鱼、鲤鱼、青鱼、草鱼及赤眼蹲六种。年郑振香发现一块鳃鱼侧线骨板。侯连海先生认为‚这一珍贵鳄鱼侧线骨板最大可能是长江流域中的两种鲜鱼之一。、除了象、圣水牛、竹鼠等动物外‚殷墟发现的樟、四不像糜鹿、犀牛等都是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除了竹子之外‚殷墟遗址中发现的莎草属、廖属等草本植物也是生活在潮湿的沼泽地、水沟和田间路边的温带或热带植物。

由此可见‚殷墟时期‚正如竺可祯先生所言,近五千年期间‚可以说仰韶和殷墟时代是中国的温和气候时代‚当时安阳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亚热带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在近五千年的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高于现在。左右‚一月温度约比现在现在高。一。左右。王星光老师经过研究认为如以某地区年平均温度每升高。‚就等于将此地向南推移一。

公里的标准来计算‚商代安阳的气候正如现在的长江流域气候。可以说‚殷墟的兴起和发展与当时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从考古发掘材料看‚我们也能发现商代晚期气候的某些变化。这是殷墟一、二期之间是气候由暖湿向冷干,转折点。如研究人员通过对姬家屯西周文化层伏生土采样分析发现抱粉随地层和时间的变化在发生类型和数量的变化。这也反映出商末气候向干冷的转变。

可以说‚对于商代后期的气候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商后期气候的总体特征是温暖湿润‚但已出现干早化的趋势。对此王晖先生也作过论述“距今年至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代‚为温暖湿润气候。但是‚殷墟晚期至周初气候明显地变得干早起来。商代中期到后期有较长时期的温暖适宜期‚商代末年环境有转变为干冷的迹象。否则‚晚商时期殷墟遗址的地层中‚就不会有莎草属、寥属等生长在沼泽地、水沟的植物存在的现象。

本文内容由小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