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历代杰出人物大司马李赞元简介
导语:莱阳历代杰出人物大司马李赞元
李赞元(1623~1678)原名李立,字公弼,号望石,清顺治帝赐名赞元,莱阳大嵩卫(今海阳凤城)人。其祖父李明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人,明嘉靖年间从军抗倭定居大嵩卫。李赞元少年丧父,家境贫寒,发奋读书,才华横溢,于顺治八年(1651)中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中进士,选为庶吉士。翌年四月,顺治皇帝亲自从翰林院拣选御史13人,李赞元被选中,授山东道监察御史,巡视北城。任御史期间,他屡屡上书奏事,不避权贵,顺治帝称其为“真御史”。
顺治十四年(1657),李赞元巡按湖南、湖北。当地恶豪奥多纳恃势作恶,为非作歹,地方官府不敢惩治。李赞元带一个县尉,微服访察,将奥多纳捕获法办。三楚岁饥,李赞元捐资籴谷,赈济饥民;水灾冲毁农田,他又倡捐筑堰,植树护堤。翌年抵襄阳,适逢兵燹之余,一片荒凉,当地居民终日惶惶不安,惧怕盗寇再来骚扰。李赞元协同巡抚、提督巡察险阻,布防守护,鼓励生产,蠲免税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当地洪门寺凶僧啸聚作恶,地方官府多年忌惮其凶悍,姑息养奸。李赞元乔装探寺,被住持识破而遭拘禁,扣人大钟内,幸得小沙弥陈化营救脱险。后李赞元率兵扫平僧患,为民除了一害。
顺治十六年(1659),李赞元奉命巡查两淮盐政,查出官史虚报盐课征额、勒索盐商、纵役营私、串商自肥、虚填减数等务迹,据实上疏,剔除弊端。皇上批谕:“所奏与盐政有裨,下部皆议行。”全国改革盐政后税收大增。顺治十八年(1661)李赞元奉诏还京,晋升为左副都御史。都察院原有建言牌13道百官除平日陈奏外,牌到须尽心建言。后,建言官惧奏疏致祸,遂废此牌。李赞元接任左副都御史,极力恢复建言牌,启迪同僚建言,自己更忠心上表,兴利除弊。康熙十三年(1674),李赞元升为兵部督捕右侍郎。在任时为官清廉,嫉恶如仇,多施善政,老百姓称他为“李青天”。
康熙十七年(1678),李赞元卒于北京官舍。有传言说李赞元受命出征,因多年惩凶治恶,植仇太多,不幸被仇家派刺客杀害,首级下落不明。李赞元死后,康熙皇帝赐以金头,下御旨“祭葬如例”,墓前设石人、石马等,十分壮观。因为李赞元的墓是“金顶御葬”,怕有人盗墓,特设疑冢数座,皆称为“李司马坟”,规格一致,并着人看守。据传李赞元的真墓和疑冢共有4座,分别在海阳发城、大嵩卫,莱阳凤凰台、大策。二十世纪战乱频仍,这些“司马坟”都被毁坏,但是未有“金头”面世,到底哪一座是真坟,至今是谜。李赞元名列清代国史《名臣列传》中,并被供奉于海阳乡贤祠和湖北名宦祠。
李赞元育有17子5女,姻亲皆为名门望族。其家庭荣耀富贵,子孙皆课以诗书,科举成名者众多,有“三世八进士”之称。其子孙也有无意官场而醉心书画、静修佛道、弃文习武者。李桐、李朴、李香、李承喆、李承均都以书画闻名胶东,被称为“李氏五道人”,其中唵道人李承喆的指画成就尤大。武术家李乘霄所创螳螂拳为中国九大拳种之一。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