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家长说说我所期盼的家校共育怎么写(您希望家校共育如何开展)
双减之后,政策频出,最近还提出要提出建立公办网上辅导平台,似乎是为了减轻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焦虑。但是,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我深感焦虑不是来源于没地方补课,而是被戏称为“开盲盒”的教育历程,小学不排名,小升初大派位,中考开盲盒进行普职分流。
未知和失控,才是焦虑的根源。跟家长们一起聊天,也普遍反映,完全不知道孩子在学校是什么情况。
其实,每次家长会,都会听到学校老师提“家校共育”,这是一个很好的理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即使孩子上学了,依然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但孩子上学后,一天里除去睡觉,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如果能明确界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家长和老师都能清晰地知道孩子的成长状态,真正做到“家校共育”,相信会极大减轻家长的焦虑,也能为孩子营造更加适合的成长环境。
那么,如何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家校共育呢?
首先,需要定义清晰的目标。
学校每学期是有教学大纲的,各科学习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教学计划,也是相对明确的,不会因为某个孩子的特殊情况而修改,老师也没有足够的经历去配合每个家庭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可以说,无论从学校的立场还是现实可操作性来看,家校共育应该是学校主导、家长配合的。那么,学校主导下的教育目标,应该同步给家长,并给予家长相对清晰的指引。
比如这学期要重点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那就应该告诉家长,在家里也要让孩子自己做。孩子发现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行为要保持一致,才能更好的认知到好习惯的重要性,才能更快的养成好习惯。
就好比一个团队共同执行一个项目,学校作为项目经理,需要定义清晰的项目目标、时间计划、成员分工,这样团队成员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目标的达成。
其次,需要建立常态化进展同步机制。
有人说,需要家长主动和老师沟通。个人认为,这不应该是主要机制,只能作为辅助。有如下两条理由:
第一,信息不对称,沟通效率低。家长不知道老师的教学目标和进展,老师不知道家长想了解什么,在双方没有一致的基本信息的情况下,只能反复询问,获得零星的信息,效率比较低。
第二,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就我们学校来说,每个班有近40名学生,有的任课老师还同时教多个班,一位家长沟通5分钟,就得花200分钟,3个多小时。如果大家什么都需要找老师问,必然会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时间,长此以往,家长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打扰。
建议老师基于家长群等信息化工具,每周把教学进展通报给家长,而不仅仅是一学期给一个期末考试分数。
比如说这周数学学了两位数的除法,孩子应该掌握表内除法、试商方法、商的倍数变化规律等知识点,家长可以自行判断孩子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配合老师进行强化或者补缺。
各科老师还可以将相关的学习方法也发给家长,让家长指导起孩子的学习也事半功倍。家长也可以给予老师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老师改进学习和教学方法,形成良性互动。
只有定期知道进展情况,才可以及时地修正努力方向,而不是不等到期末,才发现,原来孩子已经落后一大截,而且还不知道到底是哪里落后了。
“家校共育”是孩子成长的优质土壤,学校和家庭都精心浇灌的情况下,何愁小幼苗不长成参天大树?
但是“家校共育”也是一个很宏大的课题,真心希望教改的方向,朝着如何促进和落实“家校共育”这一课题进行,真正渗入到每月、每周、每天的教育活动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号和理念层面。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家长的一些浅见,也不一定全对。有经验的老师们、家长们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角度和观点,欢迎讨论。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