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掇球紫砂壶(紫砂壶掇球是什么意思)

导语:宜兴紫砂掇球壶造型之演变!掇球紫砂壶型名称的来历!

紫砂自北宋发祥以来直至今日,无论从造型、气韵以及文化内涵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与进步。它是紫砂艺人借助于材料和工艺手段将内心的观念情感化为二度和三度空间形式的艺术,从提拿到把玩,从一个实用性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过渡,是经过无数紫砂艺人的创新与努力,它诉诸于视觉和触觉的表面肌理和人文情怀。

掇球壶由清嘉庆制壶大家邵大亨首创,“掇”有拾取、用手端拿之意,也通“缀”,即连接之义。

顾名思义,掇球意即球体相连。实际上掇球就是将选取若干球状体并将其按一定规律,美学法则连接起来。其壶身就是一大球,壶盖是半个球,盖上面的壶钮又是一个球,犹如三球重叠。

壶嘴及壶把则是截取球上的一个壶,掇球壶看似并不像球,但逐一分解皆存球形。

邵大亨的掇球壶体浑圆硕大,壶嘴短小前冲,线条流畅;壶把舒展飘逸,曲直有度;壶口略小,壶盖略呈拱形,其身小于半球,壶钮呈圆球状。

大亨掇球

整件作品雍容大度,壶风刚正。“大亨掇球”壶身长近一尺,高过六寸,壶色浑厚深沉,莹润如玉,造型古朴端庄,稳重,气度不凡,充分体现了邵大亨精妙绝伦的壶艺技术。

顾景舟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中称邵大亨的作品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

清朝高熙《茗壶说》云:“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注权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缺,气眼外小内锥,如喇叭形,故无窒塞不通之弊。且贮佳茗,经年嗅味不变。此皆前人所未逮者。”

掇球壶自邵大亨起,便成为紫砂艺人竞相仿制的经典造型。从整体造型来壶身就是一个大球,后人便在大亨的掇球壶加以形体的细微处理,便又呈现出不同的韵味。

道光至同治年间,与邵大亨同样为宜兴川埠上袁村的邵友廷对“大亨掇球”进行大胆的艺术处理与再创作。

友廷掇球

“友廷掇球”在壶身与壶盖的连接部拉高成壶颈,壶嘴微曲略直,使得冲力之势更为突出,壶身略显扁圆,壶口设计放大,壶盖则更显半球状,壶钮球形更圆,壶把更显张力,从造型的美学角度来看,整体壶形较之“大亨掇球”更显饱满之气,但是依然秉承了“大亨掇球”壶身势雄气沉的特点。

相对于后来的“寿珍掇球”,“友廷掇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从几何学比例上的变化中看,在掇球的壶盖、盖嘴及壶腹的增减损益,其壶韵皆不相同,各具其妙。

把掇球壶造型审美效果与壶风气韵发展到极致的当属“寿珍掇球”。

寿珍掇球

“寿珍掇球”由邵友廷养子程寿珍(1865-1939)所制。程寿珍自号“冰心道人”,是近代勤劳多产的紫砂名艺人之一。顾景舟在其主编的《宜兴紫砂珍赏》上评曰:“程寿珍为邵友廷养子,承其家学,形制尚朴素。观其传器,少壮时,基础扎实,器皿造型掌握颇准,高出友廷一筹;中晚年,仅制三式:掇球、仿古、汉扁。”

他的掇球壶在“大亨掇球”与“友廷掇球”的基础上加以更为精妙的艺术处理:壶身更圆更挺拔,壶颈与壶盖再度拉高更显饱满;壶盖与壶口的直径比例并未改变多少,却使得壶口在视觉上变大变宽,从而在空间的视觉感官上处以极度舒适的角度,让壶盖的张力得到充分展开;壶嘴稍微增加曲线的弯度;壶把曲线优美,粗细自上而下,对于提拿沏泡的细节处理极为细腻到位。

壶体每个部分比例协调,增一分不能,损一分不得。整体造型古朴敦厚、结体合理、气势宏伟、神韵高昂、线条圆润丰满、气韵浑厚稳重高雅不俗,使得壶钮、壶盖、壶身在视觉上形成了真正的三“球”重叠之势,尽显“掇球”之奥义。

1915年,“利用陶器公司”征集程寿珍的掇球壶参加美国巴拿马国际赛会获得金奖,这也是紫砂作品首夺大型国际展览会上的最高荣誉,其后,程寿珍的掇球壶在各类国际展会上又屡获金奖。

稍晚于程寿珍的俞国良,素以技艺高超著称,他的掇球壶更接近“友廷掇球”。后人仿制掇球者,至今无出程寿珍之右。

掇球紫砂壶型名称的来历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

《阳羡砂壶考》证其为:「姓龚,名供春」。江苏宜兴人。吴仕(字克学,号颐山,宜兴人。正德丁卯(1507)发解元,甲戌(1514)进士,以提学副使擢四川参政)家僮。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正始》︰「供春,学使吴颐山家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今传世者,栗色闇闇,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世以其系龚姓,亦书为龚春(人皆证为龚,予于吴冏卿家,见时大彬所仿,则刻供春二字,足折聚讼云。)」。

紫砂壶中的微小紫砂壶,为冲泡“功夫茶”的茶壶名。广东潮州、汕头、福建厦门漳州、泉州一带喜欢“功夫茶”,茶叶独取乌龙,冲泡方法也诸多讲究:所用茶叶“”大不盈握,壶底刻有“孟臣”的铭记。孟臣壶名源自明代宜兴陶艺师惠孟臣制作的紫砂小壶,因其造型精美,别开生面,且落款“孟臣”,故而得名。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