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虏是什么意思(虏读什么)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虏「虜」072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虏虏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征虜亭(征虏亭),◆亭名。在今[江蘇省][江寧縣]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支道林]還東,時賢並送於[征虜亭]。”○[劉孝標]注引《丹陽記》:“[太安]中,征虜將軍[謝安]立此亭,因以為名。”○[唐][劉禹錫]《金陵懷古》詩:“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宋]徐鉉《送吳郎中為宣州推官知涇縣》詩:“[征虜亭]邊月,雞鳴伴客行。”
征虜(征虏),◆指[東漢][祭遵]。○[遵]封征虜將軍,取士皆用儒術,對酒設樂,必雅歌投壺。事見《後漢書‧祭遵傳》。○[清][顧炎武]《上吳侍郎暘》詩:“[征虜]投壺暇,[東山]賭墅優。”
賊虜(贼虏),◆對敵寇的貶稱。○[漢][王符]《潛夫論‧實邊》:“賊虜忽然而過,未必死傷。”○[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盜憎主人,乃圖逆節,拔本塞源,委身賊虜。”○[清][唐鑒]《南征》詩之八:“賊虜善深謀,將弁甘久待。”
雜虜(杂虏),◆舊時對邊疆少數民族的蔑稱。○《三國志‧魏志‧曹爽傳》“夷三族”[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其在[并州],名為驕豪。時雜虜數為暴,害吏民。”○[唐][皎然]《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詩:“三軍成父子,雜虜避封疆。”
遺虜(遗虏),◆猶殘敵。○《魏書‧匈奴劉聰等傳序》:“唯夫[窮髮]遺虜,未拔根株;徼垂殘狡,尚餘栽櫱。”○[宋][曾鞏]《秋日感事示介甫》詩:“沙磧有遺虜,旌旗多遠行。”○[宋][陸游]《次韻子長題吳太尉雲山亭》:“文雅風流雖可愛,[關中]遺虜要人平。”
係虜(\系虏),◆1.擄獲;俘獲。○《韓非子‧奸劫弒臣》:“邊境不侵,君臣相親,父子相保,而無死亡係虜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三國志‧魏志‧陶謙傳》“[太祖]以糧少引軍還”[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然兵連眾結,鋒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見係虜,是以阻兵屯據,欲止而不敢散也。”○《新唐書‧蕭銑傳贊》:“若[銑]力困計殫,以好言自釋於下,係虜在廷,抗辭不屈,偽辯易窮,卒以殊死,[高祖]聖矣哉!”◆2.指俘獲的人。○[唐][劉禹錫]《賀赦表》:“柔遠以仁,則還其係虜;賞近以禮,則澤及後昆。”◆3.拘囚,囚繫。○[晉][陸機]《辨亡論下》:“拔[呂蒙]於戎行,識[潘濬]於係虜。推誠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權之我逼。”○[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一:“嗚呼![思文皇后]之死在行在,[烈皇后]之死在宮中,[永明皇后]之死在係虜。雖先後不同,其成仁取義則一也。”
亡虜(亡虏),◆逃亡的罪人。○《漢書‧田儋傳》:“[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北面事之,其媿固已甚矣。”○[三國][魏][阮籍]《采薪者歌》:“[留侯]起亡虜,威武赫荒夷。”
亡國虜(亡国虏),◆因國破而逃亡的人。○[明][張鳳翼]《紅拂記‧俠女私奔》:“我是個公門將佐,休猜做亡國虜。”
徒虜(徒虏),◆猶徒奴。○[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傳》:“山東之徒虜,遂起而王天下。由此視之,窮達詎可知耶?”
通虜(通虏),◆與北方的外族勾結。○[明][沈德符]《野獲編‧果報‧現報》:“[嘉靖]末年,[宣][大]總督[楊順],以媚[分宜]之故,誣[沈鍊]左道通虜,絞之於市。”○[魯迅]《<二心集>序言》:“[宋]末有所謂‘通虜’,[清]初又有所謂‘通海’,向來就用了這類口實,害過許多人們的。”
討虜(讨虏),◆1.討伐敵寇。○[北周][王褒]《燕歌行》:“[充國]行軍屢築營,[陽史]討虜陷[平城]。”○[宋][葉適]《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銘》:“時天子念討虜報仇,功緒未驗,晝夜耿耿。”○[明][無名氏]《精忠記‧兆夢》:“時念兒夫,統兵討虜,交鋒令鎮邊庭。”◆2.指[孫權]。○[曹操]曾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故稱。○《魏書‧食貨志》:“且[鴻溝]之引[宋][衛],史牒具存;[討虜]之通[幽][冀],古跡備在。”○[明][鹿善繼]《贈李茂林序》:“天下寧有[討虜]心不穩,而[赤壁]可以鏖兵者?”◆3.擄掠。虜,通“擄”。○《三國志平話》卷上:“殺害命官,討虜倉庫。”
索頭虜(索头虏),◆見“索頭”。
索虜(索虏),◆[南北朝]時[南朝]對[北朝]的蔑稱。索指髮辮,古代北方民族多有髮辮,故稱。○《宋書》有《索虜傳》。後亦用以稱其他少數民族。○[唐][劉知幾]《史通‧斷限》:“自五胡稱制,四海殊宅。○[江左]既承正朔,斥彼[魏胡]。故[氐][羌]有錄,索虜成傳。”○《資治通鑒‧魏文帝黃初二年論》:“[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國史,互相排黜,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胡三省]注:“索虜者,以北人辮髮,謂之索頭也。”○[宋][陸游]《聞虜亂有感》詩:“近聞索虜自相殘,秋風撫劍淚汍瀾。”○[章炳麟]《箴新黨論》:“索虜入[關]以後,黨人已絕,而臭味所遺,百年未艾。”○[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鐸>出世辭》:“[越]人於是得三大自由,以更生於[越],索虜則負無量罪惡,以底於亡。”參見“索頭”。
首虜率(首虏率),◆古代按首級及獲俘數量評核軍功的標准。○《漢書‧李廣傳》:“[元朔]六年,[廣]復為將軍,從大將軍出[定襄]。諸將多中首虜率為侯者,而[廣]軍無功。”○[顏師古]注:“率謂軍功封賞之科著在法令者也。”
首虜(首虏),◆1.首級和俘虜。○《荀子‧儒效》:“故無首虜之獲,無蹈難之賞。”○《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大將軍軍入塞,凡斬捕首虜萬九千級。”○《北齊書‧斛律光傳》:“[光]親射[雄],殺之,斬捕首虜三千餘級。”◆2.偏指首級。○《漢書‧李廣利傳》:“獲王首虜,珍怪之物畢陳於闕。”○《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遂略[河南]地,至於[隴西],捕首虜數千,畜數十萬。”◆3.猶斬獲。○[章炳麟]《訄書‧官統中》:“[秦]無儒,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尚首虜之國不有也。”
守錢虜(守钱虏),◆猶言守錢奴。○《後漢書‧馬援傳》:“凡殖貨財產,貴其能施賑也,否則守錢虜耳。”○[宋][陸游]《悲秋》詩:“殘年孤寂不禁秋,醉自淒涼醒更愁。富貴空成守錢虜,吾今何止百宜休。”○[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王侃》:“彼守錢虜,別有肺腑。苟無勢力以壓之,雖其至親好友,少有所求,尚睫毛一寸長,棱棱若不相識。”亦省作“守虜”。○[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堪歎近富者,唯利之是趨。滿盈神鬼惡,往往寄禍沽。用是常自惕,羞為守虜徒。”
守虜(守虏),◆見“守錢虜”。
守財虜(守财虏),◆亦作“守財鹵”。◆猶言守財奴。○《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我何苦空積攢着,做守財虜,倒與他們受用!”○《明史‧張璁傳》:“帝欲坐[張延齡]反,族其家。○[孚敬]諍曰:‘[延齡],守財虜耳,何能反。’”[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真生》:“僕所以欲得錢者,原非欲窖藏之也,君尚視我為守財鹵耶?”
收虜(收虏),◆收捕俘虜。○《漢書‧霍去病傳》:“[漢]兵即度幕,人馬罷,[匈奴]可坐收虜耳。”
生虜(生虏),◆俘虜。○《戰國策‧韓策一》:“[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史記‧韓長孺列傳》:“[安國]捕生虜,言[匈奴]遠去。”
塞虜(塞虏),◆指塞外之敵。○[唐][李白]《塞下曲》之五:“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戎虜(戎虏),◆古時對西方或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唐][溫庭筠]《傷溫德彝》詩:“昔年戎虜犯[榆關],一敗[龍城]匹馬還。”○[宋][張元幹]《水調歌頭》詞:“戎虜亂中夏,星歷一周天。”
人虜(人虏),◆俘虜。○《六韜‧練士》:“有贅婿人虜,欲掩跡揚名者,聚為一卒,名曰勵鈍之士。”○《史記‧天官書》:“卒雖眾,將為人虜。”
驅虜(驱虏),◆見“驅擄”。
囚虜(囚虏),◆1.罪犯與俘虜。○《後漢書‧第五種傳》:“[季布]屈節於[朱家],[管仲]錯行於[召忽]……卒遭[高帝]之成業,[齊桓]之興伯,遺其亡逃之行,赦其射鉤之讎,拔於囚虜之中,信其佐國之謀,勳效傳於百世,君臣載於篇籍。”◆2.指俘虜。○[宋][文天祥]《聞馬》詩序:“使吾舟遲發一時,頃已為囚虜矣!”[清][唐甄]《潛書‧遠諫》:“宮殿燒焚,身為囚虜。”
窮虜(穷虏),◆猶言亡國奴。○[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昔者,[越國]遁棄宗廟,身為窮虜,恥聞天下。”
輕虜(轻虏),◆輕捷剽悍的敵人。○[唐][盧綸]《送史兵曹判官赴樓煩》詩:“中有重臣承霈澤,外無輕虜犯旌旗。”
禽虜(禽虏),◆擒捉敵人。○《韓非子‧顯學》:“境內必知介,而無私解,并力疾鬥所以禽虜也,而以上為暴。”
強虜(强虏),◆強暴的敵人。○[唐][薛能]《獻僕射相公》詩:“強虜外聞應喪膽,平人相見盡開顏。”○[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陳毅]《棗園曲》:“試追尋,領導高處,深知人心有向背,敢後發制人殲強虜。”
遷虜(迁虏),◆指被強制遷居的戰敗國人民。○《史記‧貨殖列傳》:“諸遷虜少有餘財,爭與吏,求近處,處[葭萌]。”○《漢書‧貨殖傳‧程鄭》:“[程鄭],[山]東遷虜也,亦冶鑄,賈魋結民,富埒[卓氏]。”
齊虜(齐虏),◆《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載[漢高祖][劉邦]發兵擊[匈奴],[齊]人[劉敬]以為不可。○[高祖]怒,罵[劉敬]曰:“[齊]虜!以口舌得官,今迺妄言沮吾軍。”後人詩文中因以“齊虜”指[劉敬]。○[元][戴表元]《<齊東野語>序》:“故[莊周]目《齊諧》為滑稽,[漢高]責[齊]虜以口舌。”
僕虜(仆虏),◆奴僕。古以俘虜為家奴,故亦謂奴僕為僕虜。○《列子‧周穆王》:“吾晝為僕虜,苦則苦矣;夜為人君,其樂無比。”○[漢][劉向]《說苑‧尊賢》:“任庖人釣屠,與仇讎僕虜,非阿之也。”○[晉][葛洪]《抱樸子‧審舉》:“兵興之世,武貴文寢,俗人視儒士如僕虜,見經誥如芥壤者,何哉?由於聲名背乎此也。”
奴虜(奴虏),◆1.俘虜;奴隸。○[漢][司馬相如]《難蜀父老》:“父老不辜,幼孤為奴虜。”○[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二》:“[漢王]侮慢人,罵詈諸侯王如奴虜耳。”○[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不幸而為奴虜之胎,一出世即永為奴虜矣……子子孫孫世襲為隸。”◆2.視作俘虜、奴隸。○《史記‧項羽本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
逆虜(逆虏),◆對叛逆者的蔑稱。○《後漢書‧朱浮傳》:“從圍城而不救,放逆虜而不討,臣誠惑之。”○[晉][葛洪]《抱樸子‧疾謬》:“[康成]之里,逆虜望拜;[林宗]之庭,莫不卑肅。”○[宋][陸游]《送王景文》詩:“逆虜猶遺種,皇天奪老臣。”○[明][王瓊]《雙溪雜記》:“﹝[趙鑑]、[鄧璋]﹞以[土魯番]書聞,且言逆虜所求不可允。”
民虜(民虏),◆俘獲的敵國民眾。○《禮記‧曲禮上》:“獻車馬者執策綏,獻甲者執胄,獻杖者執末,獻民虜者操右袂。”○[孔穎達]疏:“民虜,謂征伐所獲彼民,以為外虜,故云民虜也。”
蠻虜(蛮虏),◆古時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三國][魏][曹叡]《善哉行》:“我徂我征,伐彼蠻虜。”
虜子(虏子),◆古[蜀]人對中原人的貶稱。○[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今[蜀]人謂中原人為虜子,[東坡]詩‘久客厭虜饌’是也。因目北人仕[蜀]者為‘虜官’。”
虜役(虏役),◆1.奴隸;奴僕。○[漢][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不為竊盜,則為虜役矣。”◆2.謂奴役。○《後漢書‧岑彭傳》:“[彭]見諸耆老,為言大[漢]哀愍[巴][蜀]久見虜役,故興師遠伐,以討有罪,為人除害。”
虜庭(虏庭),◆見“虜廷”。
虜使(虏使),◆1.謂當作奴隸役使之。○《戰國策‧趙策三》:“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鮑彪]注:“視民如所虜獲。”○《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虜使其民。”○[司馬貞]索隱:“言([秦]人)以奴虜使其人,言無恩以恤下。”◆2.封建王朝對少數民族或敵寇所遣使者的蔑稱。○[宋][胡銓]《上高宗封事》:“今者無故誘致虜使,以諂諭[江]南為名,是欲臣妾我也。”○[宋][岳珂]《桯史‧三忠堂記》:“惟一編脩官[胡銓]毅然上書,乞斬相參、虜使,三綱五常賴以不墜。”
虜略(虏略),◆虜掠。○《史記‧貨殖列傳》:“[秦]破[趙],遷[卓氏]。○[卓氏]見虜略,獨夫妻推輦,行詣遷處。”○《漢書‧韓安國傳》:“[匈奴]虜略千餘人及畜產去。”○《資治通鑒‧漢淮陽王更始元年》:“諸將多暴橫,獨[劉將軍]所到不虜略,觀其言語舉止,非庸人也。”
虜酒(虏酒),◆舊稱北方民族所釀的酒。○[唐][高適]《營州歌》:“虜酒千鍾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宋][王安石]《胡笳十八拍》之十一:“破除萬事無過酒,虜酒千杯不醉人。”○[明][戚繼光]《盤山絕頂》詩:“朔風虜酒不成醉,落葉歸鴉無數來。”
虜獲(虏获),◆俘獲。亦指俘獲之物。○《後漢書‧滕撫傳》:“[撫]乘勝進擊,破之,斬[孟]等三千八百級,虜獲七百餘人,牛馬財物不可勝筭。”○《三國志‧魏志‧毌丘儉傳》:“﹝[文欽]﹞數有戰功,好增虜獲,以徼寵賞。”○《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建]又擊敗之,虜獲萬餘人,橫尸四十里。”○[明][唐順之]《敘廣右戰功》:“[五都]去城五六里,而巢最險,賊又最獗,所虜獲人畜最富。”
虜官(虏官),◆古時[蜀]人對北人仕[蜀]者的貶稱。○[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晁子止]為[三榮]守,民有訟[資官縣]尉者,曰:‘縣尉虜官,不通民情。’[子止]為窮治之,果負冤。民既得直,拜謝而去。○[子止]笑諭之曰:‘我亦虜官也,汝勿謂虜官不通民情。’聞者皆笑。”參見“虜子”。
虜父(虏父),◆古時賤視北人的稱呼。○《南史‧循吏傳‧王洪範》:“[洪範]既北人而有清正,州人呼為‘虜父使君’,言之咸落淚。”一本作“王洪軌”。○[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南朝]謂北人曰‘傖父’,或謂之‘虜父’,[南齊][王洪軌],[上谷]人,事[齊高帝],為[青][冀]二州刺史,勵清節,州人呼為‘虜父使君’。”
虜奪(虏夺),◆掠奪。○《後漢書‧陳敬王羡傳》:“是時諸國無復租祿,而數見虜奪,并日而食,轉死溝壑者甚眾。”○《後漢書‧宦者傳‧侯覽》:“虜奪良人,妻略婦子,及諸罪釁,請誅之。”○《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吏司奔馳,遇便虜奪,市廛離散,商旅靡依。”
虜塵(虏尘),◆指敵寇或叛亂者的侵擾。○[唐][王維]《涼州賽神》詩:“[涼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頭望虜塵。”○[唐][白居易]《江樓望歸》詩:“道路通荒服,田園隔虜塵。”○[宋][張孝祥]《水調歌頭‧和龐佑父》詞:“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
虜,◆跋扈,骄横自大。○《长阿含经》卷四:“爾時阿難長跪叉手,前白佛言:‘闡怒比丘虜自用,佛滅度後,當如之何?’”亦作“虜”。○五代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卷十二:“虜,上音魯,下音户。”
虜,◆见“虜”。
老虜(老虏),◆詈詞。猶老奴。○[漢][劉向]《說苑‧反質》:“[始皇]望見[侯生],大怒曰:‘老虜不良,誹謗而主,迺敢復見我!’”
寇虜(寇虏),◆盜賊;敵人。○《墨子‧號令》:“諸取當者,必取寇虜,乃聽之。”○[漢][桓寬]《鹽鐵論‧伐功》:“夫以小國[燕][趙],尚猶卻寇虜以廣地。”○《後漢書‧南蠻傳序》:“[喬]因其將吏,旬月之閒,破殄寇虜。”○《陳書‧謝嘏傳》:“[世祖]前後頻召之,[嘏]崎嶇寇虜,不能自拔。”
驕虜(骄虏),◆亦作“驕鹵”。◆驕橫的胡虜。○[唐][沈佺期]《王昭君》詩:“薄命由驕虜,無情是畫師。”○[唐][嚴武]《軍城早秋》詩:“更催飛將追驕鹵,莫遣沙場匹馬還。”○[宋][張元幹]《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詞:“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柳亞子]《四月二十五日》詩:“從此中原虛正朔,遂令驕虜擅皇都。”
降虜(降虏),◆俘虜。○《漢書‧公孫弘傳贊》:“[衛青]奮於奴僕,[日磾]出於降虜,斯亦曩時版築飯牛之朋已。”○《後漢書‧耿弇傳》:“[子輿]弊賊,卒為降虜耳。”○[唐][白行簡]《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詩:“降虜意何如,窮荒九月初。”○[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兵部‧家丁》:“每當大敵,用以陷陣,其善戰者多以首功自奮,間至登壇,亦有以降虜效順者。”
繫虜(繫虜),◆擄獲;俘獲。○《韓非子‧奸劫弒臣》:“君臣相親,父子相保,而無死亡繫虜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一本作“係虜”。○《晉書‧江統傳》:“老幼繫虜,丁壯降散。”○《宋書‧索虜傳論》:“強者為轉屍,弱者為繫虜。”
羈虜(羁虏),◆謂俘虜而羈留。○《漢書‧金日磾傳贊》:“[金日磾]夷狄亡國,羈虜[漢]庭。”
胡虜(胡虏),◆[秦][漢]時稱[匈奴]為胡虜,後世用為與中原敵對的北方部族之通稱。○《漢書‧晁錯傳》:“臣聞[漢]興以來,[胡]虜數入邊地。”○《漢書‧王莽傳中》:“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虜,無異口中蚤蝨。”○[唐][李白]《子夜吳歌》之三:“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宋][岳飛]《滿江紅‧寫懷》詞:“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明][王瓊]《雙溪雜記》:“當流賊內亂之時,而胡虜不侵,猶能支也;設使胡虜又大舉入寇,[李公]等必束手無策矣。”○[太平天國][楊秀清][蕭朝貴]《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予惟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虜之天下也。”
漢虜(汉虏),◆被俘的漢族人。○[明]《見隻編》卷上:“十二為[真]虜、[漢]虜及外鎮投充新舊家丁本身,並所生幼子,先年俱不當差,近年同軍士二三歲幼丁多有派頂賠糧田地。”
格虜(格虏),◆強悍不馴的奴僕。○《史記‧李斯列傳》:“故[韓子]曰:‘慈母有敗子而嚴家無格虜’者何也?”[司馬貞]索隱:“格,彊扞也。虜,奴隸也。”按《韓非子‧顯學》作“嚴家無悍虜”。
反虜(反虏),◆造反者,反叛者。○《漢書‧昭帝紀》:“度遼將軍[明友],前以羌騎校尉將[羌]王侯君長以下擊[益州]反虜……有功。”○《後漢書‧任光傳》:“大司馬[劉公]將[城頭子路]、[力子都]兵百萬眾從東方來,擊諸反虜。”○[宋][秦觀]《李泌論》:“﹝[安祿山]﹞一旦舉兵犯順,天下之人以為反虜,切齒攘袂,惟恐其不滅。”
敵虜(敌虏),◆亦作“敵鹵”。◆對敵人的蔑稱。○[三國][魏][曹丕]《至廣陵於馬上作》詩:“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一本作“敵鹵”。
麤虜(麤虏),◆粗暴魯莽。○《水滸傳》第五十回:“小妹一時粗虜,年幼不省人事,誤犯威顏。”
醜虜(丑虏),◆對敵人的蔑稱。○《詩‧大雅‧常武》:“鋪敦[淮]濆,仍執醜虜。”○[鄭玄]箋:“醜,眾也……就執其眾之降服者也。”○《後漢書‧和帝紀》:“[匈奴]背叛,為害久遠。賴祖宗之靈,師克有捷,醜虜破碎,遂掃厥庭。”○[宋][陸游]《上殿札子二》:“[寇準]氣吞醜虜,故能成卻敵之功。”○[清][錢謙益]《九月初二日奉神宗顯皇帝遺詔於京口成服哭臨恭賦輓詞》之三:“天為摧醜虜,地不愛金銀。”
讎虜(雠虏),◆1.被俘的敵人。○[唐][吳兢]《貞觀政要‧任賢》:“朕拔卿於讎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2.敵寇。○[宋][葉適]《代人上書》:“內可以安國家,外可以滅讎虜。”
仇虜(仇虏),◆指被俘的敵手。○[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朝為仇虜,夕為上將。”
臣虜(臣虏),◆1.臣僕,俘虜。○《韓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為民先,股無胈,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南唐][李煜]《破陣子》詞:“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2.奴役。○《後漢書‧仲長統傳》:“夫或曾為我之尊長矣,或曾與我為等儕矣,或曾臣虜我矣,或曾執囚我矣。”
鈔虜(钞虏),◆搶劫擄掠。○[宋][王安石]《澶州》詩:“城中老人為予語,[契丹]此地經鈔虜。”
財虜(财虏),◆財產和奴僕。○[明][陸樹聲]《清暑筆談》:“財虜不足言矣,多蓄珍玩,未免落富貴相。”
捕虜(捕虏),◆1.亦作“捕擄”。俘獲。○《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樊噲]﹞攻[宛陵],先登,斬首八級,捕虜四十四人,賜爵封號[賢成君]。”○《漢書‧匈奴傳上》:“其後[漢]出三千餘騎,為三道,並入[匈奴],捕虜得數千人還。”○[郭沫若]《殘春及其他‧月蝕》:“我從前在甚麼書上看過,說是女人用的環鐲,都是上古時候男子捕擄异族的女人時所用的枷鐐的蛻形。”◆2.指被俘者。○[李大釗]《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那觀望形勢的[卑士麥]更答應了[介爾士]的要求,送還[法國]的捕虜,援助攻擊軍。”◆3.捕虜將軍的省稱。○《後漢書‧王霸傳》:“[茂]兵精銳,其眾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虜與吾相恃,兩軍不一,此敗道也。”○[唐][杜甫]《寄董卿嘉榮十韻》:“居然雙捕虜,自是一嫖姚。”
邊虜(边虏),◆1.與敵人相鄰近。○《南齊書‧蕭昭胄傳》:“以封境邊虜,[永元]元年,改封[巴陵王]。”◆2.邊寇;邊敵。○[明][葉盛]《水東日記‧開平王祠》:“或傳邊虜嘗目[昌平]為[楊王]。”
避虜(避虏),◆猶避寇。○[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二六:“初,避虜入[潁陽],凡先世奇玩悉棄之,獨負枕以行,虜勢逼,亦棄於山谷中。”○[宋][俞文豹]《吹劍續錄》:“[靖康]初,九祖[秀秀]避虜其中,時大雪新霽,四望林壑,如在玉山璚苑中。”
北虜(北虏),◆古代對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的蔑稱。○《後漢書‧袁安傳》:“[憲]日矜己功,欲結恩北虜。”○[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二》:“北方沙漠之外,不知還有海否?若果有之,則中國與北虜亦在海中矣。”○《清史稿‧阿哈出傳》:“復敕戒[李滿住]等毋為北虜誘。”
白虜(白虏),◆[東晉]時[秦]人對[鮮卑]的蔑稱。○《晉書‧苻堅載記下》:“[堅]大怒曰:‘吾不用[王景略]([王猛])、[陽平公]([苻融])之言,使白虜敢至於此。’”[宋][葉廷珪]《海錄碎事‧夷狄》:“[秦]人呼[鮮卑]為白虜。”○[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四章第四節:“[慕容部]人皮膚潔白,[晉]士人多買[慕容部]婦女作婢妾。○[東晉][明帝]母[荀氏]是[慕容部]人,[晉明帝]鬚髮黃色。○[慕容部]被稱為白虜或白賊。”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虏「虜」072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