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佛手瓜的栽培方法(佛手瓜栽培技术要点)

导语:香甜清脆的佛手瓜的栽培技术,学会下面这几点,瓜摘不完,还健康

佛手瓜是宿根性攀缘植物,在温暖地区主要作多年生蔬菜栽培,栽枝后可连续采收10~20年。在北方,因气候寒冷,可作-年生蔬菜栽培,需每年播种。佛手瓜是短日性植物,在北方的生长期间日照时间长,生育期也明显延长。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栽培季节,一般也不在保护地栽培。仅利用保护地提早育苗,或深秋在棚架上覆盖保温。

1.播种育苗

佛手瓜主要是用种瓜作播种材料,也可用光胚繁殖或扦插繁殖。

(1)种瓜繁殖:即用整瓜播种栽植,田间直播、育苗移栽均可。长江以南的温暖地区,于秋季9~10月份在田间直接.

播种栽植,翌春可提早萌发,营养生长期较长,产量较低。佛手瓜在育苗前首先要浸种,以杀死果实表面的病菌。可用25%的可湿性多菌灵粉剂800~1000倍液,浸泡2~3分钟,捞出沥尽水分晾干后装入塑料袋内放在筐内或直接将瓜放入湿沙中,上面覆盖塑料布或将瓜放在潮湿的坑中,以保持湿度,如果湿度过低,可加盖草枯。温度保持在15C~20C的条件下催芽。当种瓜长出根系时,部分枝叶展开,即可从塑料袋中取出播种。

为了满足佛手瓜幼苗所需营养,播种前要配制营养土,用25%的细沙加55%的肥沃园土,再加25%的腐熟过筛圈肥,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

将催出芽的佛手瓜种入塑料钵或塑料袋内(塑料钵或塑料袋的直径为15~ 20厘米,高为20~25厘米),根芽朝上,瓜柄朝~下,直播或斜插均可,将以营养土没过瓜体5厘米,棚温(室温)保持在20C ~25C,育成大苗后即可定植。幼苗未出土前--般不浇水,以防种瓜霉烂,出苗后适时适量浇水,以防止幼苗徒长,幼瓜出土后需要每天见光,温度白天保持在20C ~25C,夜间保持在10C ~12C,幼苗对人粪尿特别敏感,苗期切勿施用人粪尿。

北方较寒冷地区,多利用温床或温室,于春季3~4月份提早播种育苗。但不论秋播或春播,作多年生栽培时,均需第3年才进入旺收期。北方春播育苗的方法是,选用较大的营养钵,装入营养土,每钵栽一种瓜,放入温床或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0C~25C,20多天可出苗,断霜后栽植到露地园田;为了延长营养生长时间,也可将播种期提前到12月份,即于11月下旬选成熟种瓜装入塑料袋,放到保护地内催芽,在20C ~25C的温度下,15~20天种瓜顶端开裂,胚芽伸出,并发生须根,当芽长出2~3厘米时栽入营养土袋内育苗。营养袋高25厘米,直径20厘米,种瓜上面覆盖3~4厘米营养土。在整个冬春季做好温度和水分管理,使幼苗健壮生长幼苗抽蔓后可插竹竿缚蔓,防止倒伏,终霜过后即可定植到露地。

(2)光胚繁殖:用去掉种皮的种子作播种材料。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去掉种皮后,出苗率较高,体积小,播种方便,也容易贮藏和进行种子交流,取出光胚的种瓜仍可利用。缺点是光胚繁殖只适宜春播,秋播越冬不安全。光胚繁殖的播种和定植方法与种瓜繁殖相同。

2.定植

佛手瓜多选零星隙地或庭院搭棚栽培。无论直播或育苗移栽,都采用大穴栽植,在园田成片生产时,穴距为5~7米,每667平方米可栽15~20株;瘠薄地,行株距为4米X3米,每667平方米栽50株;如在大棚中栽植,每667平方米栽10~12株。栽植穴的深度和直径各1米,每穴用有机肥150~200千克,加适量磷.钾肥,与细土充分拌匀后施人,略镇压,上面覆盖10厘米厚的肥沃园土,使穴内上面略低于地面,以便灌水和培土。每穴栽植一个种瓜,直播时,其深度以不露瓜为适宜;育苗移栽时,将种苗去掉营养袋定植到穴内。穴周插竹竿并覆盖薄膜,以提高地温和保持湿度,促进缓苗。

用种瓜播种时,因瓜内含水量较高,只要土壤不干,播后不需浇水。因佛手瓜对人粪尿比较敏感,在基肥中或整个生长期中都不要施用人粪尿,防止引起烂根,造成植株枯死。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佛手瓜生长期间,由于多次追肥灌水,其栽植穴周围的土壤很容易发生板结,也易滋生杂草,应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并除掉杂草,以利于植株生长。

(2)搭架和植株调整:佛手瓜抽蔓后应及时搭立棚架。

一般露地栽培棚架的高度为1.8~2米,每隔5米设-一排支柱,然后拉上横枝,捆紧即可,棚架要坚固,以防倒塌。如在塑

在大棚内栽培,当5月下旬气温升高后,应及时将棚膜撤掉,以防高温影响生长。棚内设立柱将茎蔓引出棚外,及时调整植株,使主蔓、侧蔓分别向各个方向生长,均匀地分布在棚面上。

佛手瓜在生长过程中可整枝或不整枝。北方栽培因受到生育期的限制多进行整枝,使营养集中。整枝的方法是,在主蔓长到30~ 40厘米时摘心、留2条子蔓,子蔓长150厘米时摘心,在较温暖地区还可促生孙蔓,子蔓和孙蔓数量大,过度拥挤时,要适当剪去一部分;在较寒冷地区每株留3~4条蔓即可,多余的均应剪除。摘除的茎蔓可食用。

(3)肥水管理:佛手瓜生长期长,植株繁茂,特别是在多年生栽培条件下,结果最多,需肥量也大,在生长期中要进行多次追肥。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因气温较高,栽植较早,一般于5月中下旬开始第1次追肥,在距根33厘米,每株环状沟施优质农肥10千克,油饼1千克,磷酸二铵0.2千克,随即用土填平;6月中旬,进行第2次追肥,距根66厘米,环状沟施农肥3~4千克,尿素0.2千克,过磷酸钙0.75千克;7月中旬,进行第3次追肥,距根1米,环状沟施农肥5千克,尿素0.3千克。在露地栽培条件下,8月份以后可不再追施速效氮肥,以免植株贪青迟熟,遭受冻害。在北方,因气温较低,定植较晚,可在6月上中旬,株高达1~1.5米时,进行第1次追肥,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0.2~0.3千克;第2次追肥在7月上中旬,每株施尿素0.3~0.4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第3次追肥在8月上旬,每株施尿素、复合肥各0.25千克;北方在作1年生栽培时,植株不在露地越冬,初霜前仍处在开花结实阶段,为提高产量,追肥偏晚些,不必考虑贪青迟熟和受

冻害问题。佛手瓜的追肥数量以满足植株生长和结果需要为原则,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追肥。

佛手瓜对人粪尿比较敏感,在基肥中以及整个生长期间的追肥都不要施用人粪尿,防止烂根致死。

佛手瓜对水分的需求,是以保持土壤处于稳定的湿润状态为适宜,根系怕渍水。

由于种瓜含水量较高,只要土壤不干旱,播种后无须浇水。一般在苗期和生长初期不必浇水,干旱时只少量浇水,以免影响根系发育。进入6月份,由于气温升高,植株生长加快,地面蒸发和叶面蒸腾量都很大,必须保证水分供应。每次追肥后都应灌水,干旱时还应每天浇水。但每次灌水量不宜过多,防止积水。

(4)激素处理:佛手瓜一般雌花比雄花早开放4~6天,致使花期不遇,前期1~5个雌花不能授粉结实,因而产量减少30%~50%。为解决这个问题,可用激素处理,--般可用2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或15~20毫克/千克的2,4-D溶液处理。方法是:上午将当天开放的花进行药液蘸花或喷雾,喷雾时,用左手食指、中指夹牢花柄,右手持喷雾器对准柱头喷药,以免碰落花朵。经过这样处理后的花朵,不但坐果率提高,而且能促进果实的生长,瓜的商品性状也较好,但必须注意,用激素处理过的瓜,不能留作种瓜,药液应随配随用。

(5)防暑和防寒:佛手瓜是喜温蔬菜,并可耐受较高温度,但在炎热的夏季,有时因温度过高和烈日照射,常使枝蔓上部受害而枯萎,应适当遮阳或于早、晚向叶片喷水,以降温、散热,使植株正常生长。

在长江流域11月上旬和北方10月上中旬早霜地区,佛西瓜尚处于开花结实阶段,以增加产量,露地栽培应在棚架上覆盖塑料薄膜或其他材料,防止发生霜冻。-般白天不必盖严,注意放风,并有利于透光,夜间增加覆盖,注意保温防寒。

4.病虫害防治

佛手瓜生育期间很少有病虫害发生,一般不需施农药。

但6月份若发生蚜虫为害,可用氧化乐果800倍液进行防治。

灰霉病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管理水平很低的老菜区,一般发病率为5%~ 15%,个别地区可达40%以上,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1)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幼瓜,也为害花和叶等。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腐烂并长出灰色霉层。病菌进--步发:展侵染瓜果,初为水浸状灰白色不规则斑,其上产生少量白霉,很快病部腐烂,表面多产生较浓密的灰白色霉层,最后瓜果组织全部腐烂,病瓜表面密生灰霉。坏死组织附着在叶片上即引起发病,在叶片上形成大型坏死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空气潮湿表面产生少量灰霉,空气干燥时则形成大型枯斑,易破裂。烂花烂果及烂叶掉落到茎蔓上,可引起茎蔓腐烂断裂,最后导致病部以上植株死亡。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越冬,借气流、施肥、浇水等传播,低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防治方法

①拉秧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病残落叶。

②加强栽培管理,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及时小心地清除病花病果、病叶及衰弱组织。

③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或50%

农利灵可湿性粉剂对水1000倍,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

对水600倍,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对水700倍喷雾,也可采取“局部二期联防”防治防病效果很好,即在瓜果花期和果实膨大期,用早霉灵、多霉灵或保利安加水300~ 500倍点喷花、果,也可以在激素处理花朵时一齐使用。

5.采收与贮藏

(1)采收

①商品瓜。--般在授粉后20~25天,单瓜重200~250克时即可采收上市。如不及时采收上市,既影响茎蔓生长,降低产量,又减少收入。

②贮藏瓜。佛手瓜皮层较薄,若采收过早,贮藏期中易失水干缩,影响品质;若采收过晚,瓜皮角质化加厚,既降低品质,又易发生胎萌。若贮藏瓜在授粉后30天左右,单瓜重在250克以上时采收为宜。

③种用瓜。佛手瓜的种子没有休眠期,采收过晚易发生胎萌和瓜皮老化,子叶难以顶出体,影响出苗。所以,种瓜要适时采收,以授粉后40天左右,单瓜重在300~ 350克为宜,种瓜一般不能少于200克,且不能用霜后瓜。

采收佛手瓜时应在晴天上午进行,瓜皮上有露水,会因贮藏时湿度大而发生烂瓜现象。

采收时用剪刀从果柄中部剪掉,切不可用力猛拉,以免拉断茎蔓和增大伤口,装运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伤。

(2)贮藏:佛手瓜的贮藏方法-般有地窝贮藏、室内堆藏和容器贮藏等多种方法。

佛手瓜在贮藏前,应把采收的瓜先放在阴凉通风处堆放,待初霜来临时再进行贮藏。贮藏前要严格挑选,伤瓜、冻瓜不能人贮。同时,室内或地窖应用福尔马林消毒,瓜体用800倍

多菌灵溶液浸泡5分钟,以杀死瓜表面的病菌。贮藏时可把瓜放入铺有塑料薄膜的筐中,瓜上再盖一层薄膜。家庭贮藏可用纸箱等容器,每个瓜都要装入塑料袋中,以减少水分散失。

贮藏期中,要不断检查,一般20天左右检查1次,把烂瓜剔除,并注意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在冷凉的室内可保鲜到翌年3~4月份。佛手瓜在贮藏期中,若温度低于-2.5C时会发生冻害;若高于10C时,瓜体易发芽霉烂。贮藏适宜温度为0C~5C,这时瓜体呼吸强度降低,霉菌活动减少,贮藏效果最佳。佛手瓜在贮藏期中湿度要求保持在70%左右,若湿度过大,易发生烂瓜现象;湿度过小,瓜体易失水干缩。

留种的佛手瓜,一般应在果皮由白转淡黄,细刺变硬,果实充分成熟时采收,并要轻拿轻放,利用沙层贮藏,温度在10 C左右,可保证安全越冬。

本文内容由小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