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铜器牛尊(西周青铜牛尊为什么用牛)
导语:形象生动的青铜动物——西周牛尊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牛尊,1967年出土于岐山贺家村,通高24厘米,身长38厘米。形象朴实肥壮,头平向前伸,嘴、鼻连生在一个圆面上,显得特别粗大。鼻下有流,以便斟注。双目圆睁突出,眉额以阴线刻饰。双角呈圆弧状方扁形,表面刻画表示角节的阴线。两耳左右平伸。躯体浑圆壮实,尾巴紧缩臀后。四足为圆柱形短足,牛蹄二趾。四足挺直,稳定有力。牛背上凿方孔,孔上加盖,盖与牛背以环钮相连。盖面立虎钮,虎形小巧,造型与牛尊类似。牛尊整体造型十分简练、概括,手法夸张,憨态十足。
与造型相比,器身的纹饰就显得十分华美。牛体纹饰是云纹和龙纹,满饰于腹背及足部。纹饰构图疏朗,线条粗阔,做大块面布局,造成恢宏豪放的气,十分优美。这种大块面舒朗的装饰风格,与末周初神秘诡奇的作风形成强烈对比,反映出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化神秘性减弱而理性增强。牛尊基本上属于写实的形象,而其装饰却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使造型的呆滞也因此转化为憨厚驯顺的情态,掩瑕为瑜。
作为以农业文明为代表的华夏中国,牛为传统的六畜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国畜”,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已有大量牛骨的出现。牛经过驯养,成为华夏祖先重要的生产工具,并且能吃苦耐劳,故《周礼・地官・牛人》曰:“牛人,掌养国家公牛。”牛为国,是为明证。因此,以古代的动物造型而论,牛同虎一样,也是常见的形象之一。
在商代,人们把牛的肩胛骨作为契刻ト辞的材料,在商周青铜器上大量存在的饕餮纹,或称为兽面纹,实际上是抽象化了的牛头图案。商人和周人以牛头图案装饰青铜器,其含义现在还不完全清楚,但它是远古民族图腾崇拜的残留,则是毫无疑问的。
在古代,牛还被用作祭祀天地山川、社稷、鬼神的牺牲,即所谓“太牢”,而太牢的使用,又是礼仪中最高等级的礼节。所以,牛尊的制作也应该是含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周礼)记载,古时有一种“裸祭”的仪式,是一项专门为死者进行的灌祭。祭时以酒献于死者,死者不能饮,便灌注于地。举行这种仪式时,酒具一般都为特制器。而特制器大多做鸟兽形,凿背纳酒,从口吐出,以灌于地。牛尊可能正是这种用途的器物。
本文内容由小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