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北击匈奴的一代名将蒙恬何以被冤杀而死(蒙恬北击匈奴是什么朝代)

导语:北击匈奴的一代名将蒙恬何以被冤杀而死?

一、

蒙恬(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武将世家,先祖是齐国人,但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都是秦国高官,为秦国大将,为秦帝国统一六国立下过汗马功劳,蒙氏家族的功勋在当时秦国很少有家族可以与之相比。

蒙恬祖父蒙骜早在秦昭襄王时就官至上卿,并多次拜为将军带兵出征他国。其为秦国带兵攻打韩、赵、魏三国,至少为秦国打回来70多座城池,战功赫赫。

蒙恬父亲蒙武的功勋没有其父蒙骜那么高,但也是比较高的,公元前223年,蒙武作为王翦的副手一起率兵攻打楚国,俘虏了楚王,灭了楚国。

司马迁的《史记》为蒙恬作了列传,而没有为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专门作传。如果按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蒙恬是没有其祖父和其父的战功大的,蒙恬的战功是要在秦帝国统一六国之后的那一场北逐之战。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不听大将王翦建议,派遣李信率领20万大军攻打楚国,结果李信被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反击,秦军败退,此战中蒙恬是李信的副手,看见李信兵败,蒙恬果断迅速撤兵,减少了秦军的损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蒙恬跟随大将王翦之子王贲攻打齐国,俘虏齐王田建,灭掉齐国。灭齐之战后,蒙恬被秦始皇拜为内史。

二、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关注北方匈奴的威胁,此时燕人卢生刚好向秦始皇献了一本含有“预言”性质的图书,其中说到“亡秦者胡也”(秦二世名“胡亥”,秦始皇当时没想到是这个败家子),秦始皇又比较迷信,把“胡”当成北方的匈奴人,于是派遣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

蒙恬不负秦始皇所托,顺利收复黄河以南地区(河套一带),击败匈奴。从此,蒙恬戍边抗击匈奴长达十余年。

为了保护中原地区免遭匈奴的掠夺,蒙恬采取诸多措施防御。其一,以黄河天险为要塞屏障,沿黄河修建44座城池,驻兵防守。其二,根据山险地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修筑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的万里长城;这一工程虽阻止了匈奴的南下,但同时也是引起亡秦农民大起义的因素之一,这一点是秦始皇和蒙恬没想到的。

为了方便秦始皇出游,蒙恬奉命修建了一条自咸阳到九原长达1000多里的大驰道,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这一方面有利于秦朝向北方增兵,巩固北方统治,实际上也是防御匈奴的措施之一;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与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司马迁为蒙恬写列传,正是考虑到蒙恬抗击匈奴的功劳。另外,蒙恬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还有重大的贡献,相传毛笔就是蒙恬用兔毛与竹管做材料创造的。

三、

秦始皇是一个多疑的君王,但蒙恬却深得他的信任。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咸阳坑杀儒生460多人,公子扶苏表示反对,并且多次向秦始皇上谏,惹怒秦始皇。愤怒的秦始皇对于这位将来皇位继承人扶苏的惩罚是让他去上郡给蒙恬当监军。部分历史学家认为这是秦始皇对蒙恬的不信任,其实这正是秦始皇对蒙恬信任的原因之一,扶苏的性格比较仁慈,秦始皇把他放到蒙恬身边,是想借用蒙恬的刚毅来培养扶苏,锻炼扶苏,另外也是为了让扶苏在边境建功立业,增加政治资本,以便更好地继承皇位。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病重期间,“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这实际是把蒙恬当为托孤大臣,执掌兵权。

蒙恬虽然出身武将世家,功勋卓著,却并非一介武夫,其人有谋略、智慧、才能,另外难能可贵的是从不骄纵,为人忠诚又低调。赵高在拉拢李斯的时候,让李斯拿自己对比蒙恬的功劳、人品和才能,问是否能赢得过蒙恬,李斯承认不如蒙恬,为了保住丞相位置,才下定决心帮助胡亥和赵高。

胡亥夺得皇位后,以秦始皇的名义赐死扶苏和蒙恬。扶苏实在人,一点都不怀疑就自杀了,连蒙恬劝阻都不听。蒙恬认为,“陛下(秦始皇)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如此重兵又有公子在身边,怎么可能一纸诏书就下令杀掉?蒙恬觉得秦始皇付与自己如此重任不可能随便赐死自己,他拒绝自杀,被囚禁起来。

扶苏死后,胡亥是打算放过蒙恬的,但赵高极力反对,“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赵高当年犯法差点让蒙恬的弟弟蒙毅处死,心中忌恨蒙氏一家,一直想报此仇)说得最后胡亥也担心放出蒙恬后,深受民众支持的蒙恬会率领他的30万戍边大军为扶苏报仇,威胁自己的统治。

最后,蒙恬还是被迫吃毒药自杀了,他弟弟蒙毅也被胡亥下令斩杀,整个蒙氏家族被灭门。蒙恬自杀前也反思,自己一生并无大过,何以会得如此下场,“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最后只能迷信地安慰自己,是建长城的时候破坏山脉的灵气导致自己惹了天怒,降此处罚。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