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新生开学参加学校的军训到底都有哪些意义呢(学生入学军训的意义)

导语:新生开学,参加学校的军训,到底都有哪些意义?

又到了家长喜极而泣,孩子哭天喊地的开学季了。一般来说,新生报道后的第一份“入学礼物”那便是军训了。它是学生听到就会谈之色变的事情,我相信每一位曾被“军训”支配过得人都会有着同样的感受。炎炎夏日,在酷暑之地暴晒,站军姿或练习三大步伐等。这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疼痛,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折磨”。

既然每一位学生都很讨厌军训,那么学校为什么还要组织军训活动呢?原因有三。

第一、军训的存在是为了调整学生的作息时间及心理状态。经历了一个暑假的涣散和慵懒很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上学时期的节奏了。军训对纪律的要求能够促使学生快速回归到学习任务中。

第二、军训的目的在于磨练意志。每天早起晨跑,站军姿,练习正步,甚至是半夜突如其来的紧急集合,都是在向军事化管理靠拢。对于“弱不禁风”的学生来说,就算是站到两腿发直,也依然咬牙坚持下去,这难道不是一种成长吗?

第三、军训的意义在于促使内部团结、培养班级整体性和凝聚力。大家重新开始组织并适应一个团体势必是要经过磨练和配合的。军训的整齐划一刚好辅助了班级向心力的凝聚。

但其实,并不是只有现代人才会经历军训哦~远在遥远的古时就已经有了“军训”的源头。

最早的军训,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也就是商末周初。是学校对贵族进行军事教育。《左传》中记载:“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也就是说戎(军事)已经和祭祀拥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了。当时学校的课程以“六艺”为主,其中的“射”、“御”是指射箭和驾车,也就是军事训练。由此可见军事教育早在千年以前就已和文化课程兼修了。

到了战国时期,军训题材的兵书更是快速增多,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等。其中"兵圣"孙武所著的《孙子法兵》至今仍是举世闻名,书中所提到的军事理念,把那一时期的兵学理论推向了时代的巅峰,成为驰名古今中外的兵学圣典。

虽说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兴起重文轻武,军事活动长期被压抑,甚至连军训都逐渐被废止。但是到了明清之初,统治者纷纷吸取前朝灭亡的经验,尚武之风再度兴起,君王重新注重军事训练。就这样军训再一次回归到大众视野。清朝时期文物并重,武试不合格者就没有资格参加文试。

直到近代,新中国诞生后,1955年7月我国颁布第一部《兵役法》,第一次从法律上作出了在大学生、高级中学学生中进行军事训练的规定。并从同年冬季起,首先在北京体育学院、北京钢铁学院进行军训试点,后又增加了12所高等院校进行了21个军事专业课题的训练,受训学生达一万多人。由此学生军训正式成为学校必修课程之一。

本文内容由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