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如何找到歌唱的高位置(歌唱的高位置吴老师妙招你一学就会)

导语:歌唱中如何寻找“高位置”?让你的高音更轻松

我们在唱歌时随着音高的变化,会感觉声音位置也在调整。比如学一声牛叫的“哞”,会感觉到胸口强烈的震动。学一声羊叫的“咩”或者猫叫的“喵”会感觉声音集中在脸部或者鼻咽喉区间。学蚊子叫“嗡”会感受到声音在后脑勺甚至更高的位置。因为音调的提高的同时我们的共鸣区间会发生调整,那毫无疑问想获得高音或者练习混声就缺少不了“高位置”共鸣。

所谓“混声”严格意义上讲,其实是声带部分震动和边缘振动产生的结果,往往我们会形容是共鸣的混合,也就是经常听到的“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混合。因为共鸣区间的跨度较大加上很多共鸣区间(如鼻咽腔,蝶窦)等生活中运用又不多,所以在歌唱中很难“派上用场”,那么就需要一定量的训练,帮助我们找到高位置共鸣并且熟悉肌肉状态,再代入到歌曲中。

在我们发声时会有“声音位置”的意识,就是这个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声音从低到高有对应的“方向”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声音从低到高类似于抛物线的感觉,越到高音声音其实越向高处走同时也是越向前的,我们经常听到越到高音越“向后”,所谓向后退其实是一个动作,是一种感觉,是咽壁支撑,软腭上抬产生的结果,为了声音能先上到“高位置”然后再向前投射出去所以最正确的高音方向是先向后上方提起来再从面颊投射出去,也就是常说的“面罩”。那我们正确打开共鸣区间的同时,应该是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共鸣,只不过需要去控制和训练。

那么我们经常听到要把喉咙打开,所谓打开其实最简单的动作就是打哈欠了,打哈欠是最简单获得高位置共鸣的方法,但是正确的打哈欠你一定要做对,分为三个要点:

1.上抬,抬的主要是小舌头,也就是软腭,你可以把手机手电筒打开向里面照射做一个打哈欠的动作观察口腔最里面悬挂红色的部分。软腭一定是上抬的,又有点类似于你打喷嚏前的感觉。记得吸气时这个地方也一定要有凉凉的感觉。

2.后退,后退指的是“后咽壁”,起到支撑的作用,很老师说后咽壁支撑起来或者“立”起来,都在说这个动作,实际上后咽壁是向后退的这个动作在打哈欠吸气的过程中就可以完成。

3.下放,下放的喉位,当你完全处于放松状态深深地打一个哈欠,摸自己的喉头,就是很自然地向下沉的。低喉位的好处不用我多说,平时在呼吸的同时把这三部做出来,经常的做半打哈欠的动作也可以帮助你声音通道越来越流通,没有阻碍。

第二个经典动作就是抬笑肌了,和打哈欠的原理相同,只不过是更注重“内口腔”的打开,当我们面部肌肉撑起的时候,内部的肌肉同时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建议上排牙齿尽量露出来,因为这样笑肌的上抬力度才会够大,甚至我们可以把双手放在颧骨下面推起脸颊用外部力量去帮助,还会有一些学生练声时嘴里面咬一根筷子,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内部口腔的扩张,反复强调想获得高位置共鸣内部一定是打开的,想要真正地打开就要经常的训练它形成肌肉记忆。

第三个就是“哼鸣大法”,前期不要嫌弃声音小或者虚弱,把声音真正地哼到鼻咽腔,感受鼻咽腔位置的共鸣和震动,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气泡音”去增加声带摩擦来增加声音的质感和力度,“哼到哪就唱到哪”欲速则不达前期不要追求音量,更应该追求声音是不是成“线”是不是聚焦是不是轻松,基础好了后期才能逐渐把混声训练强大。

第四个方法就是从平时生活中说话习惯去调整了。经常听到外国人音域广,首先别人说话的音区跨度就大,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说,都在用我们的声带,那我们如果把平时说话都变成了声乐训练,那唱歌是不是轻松太多了呢?所以我们平时说话也最好用一种“高位置”的感觉去说话,就是略带惊讶的状态,加上夸张的语气,很像美剧里面演员间的对话,多模仿外国人说话也是能培养你高位置养成的好方法哦!

高位置共鸣的养成是训练混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你的声音薄还是厚,音量大还是小,高位置共鸣都是声音混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常做我上面说的几个练习,逐渐会感受到发声位置的提高以及发声的通畅感,声乐是摸不到看不到的所以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之后会讲混声的高低位置的融合训练,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本文内容由小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