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薄命司(红楼梦薄命司什么意思)
导语:红楼梦薄命司的女子,也有结局好的,有人晚年幸福,有人贵为太后
《红楼梦》中有一些普遍的“误解”,以至于有些会对理解人物造成困难。比方最常见的一个说法就是进入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的结局,全部都是悲剧,一个比一个惨。事实并非如此。薄命人并不都惨,起码金陵十二钗中有三个人结局不错。
(第五回)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两边对联写的是: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宝玉看了,便知感叹……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金陵十二钗为金陵地区女子之冠,最好的三十六位女子都是薄命人。
这个表述一言以概之,代表“红颜自古多薄命”。结合“薄命司”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映衬,是说既生为女子,就是薄命的意思。
所以,女儿即薄命,薄命女儿却并非都是悲剧。
贾探春在第五十五回说出当时大多数不甘“薄命”女子的心声: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打两个不恰当的比喻。武则天一生丈夫死,儿女死,她辉煌一生贵为皇帝。但以女人的角度,何尝不是薄命?慈禧太后尊荣一生,但她年轻守寡,儿子早夭,何尝又不是薄命?
所以,薄命≠悲剧。不能将金陵十二钗三册的女儿都理解成结局凄惨。哪怕是正册十二人,曹雪芹都给最少三人留下侥幸。
一、贾探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设计了两种“命格”。即以娇杏为代表的侥幸“杏”命。以甄英莲为代表的可怜“莲”命。
“莲”命香菱是代表,却以林黛玉为首。
“杏”命娇杏为代表,却以贾探春为首。
贾探春在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掣花签中掣得“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必得贵婿!影射她远嫁异国海外,孤零零一人终老。
贾探春恨不生为男儿是她薄命;庶出身份低人一等是她薄命;为家族牺牲委曲求全远嫁异国是她薄命;在异国他乡不见父母亲人在身边,不能天伦之乐是她薄命……
女儿命薄如此按说悲剧的可能性极大。但贾探春的性格不甘于人后,所以曹雪芹在第四十回描写秋爽斋时,专门写了探春房中“一鼎、一大盘佛手、一只白玉比目磬”。
“鼎”代表国家传承。贾探春又有娇杏经历“侥幸”,影射她由次妃晋升为王妃。又生下王子继承了王位,她的儿子成了国王,她也就是“王太后”了。
“佛手”代表福缘深厚,影射贾探春是真正的王妃,贵不可言。
《红楼梦》中唯有贾探春佛手为真,贾元春的香橼,王熙凤的“腊油冻佛手”都是假佛手,所以二人没福气。
“白玉比目磬”,白玉代表富贵,比目代表夫妻恩爱,磬代表和合之音。
所以,贾探春薄命是她生为女儿、出身、远嫁经历薄命。不是说她的应该是悲剧。
二,李纨与贾探春一样,李纨也是被幸运眷顾的人。虽然贾家抄家,李纨贾兰母子一度经历“昨怜破袄寒”的艰苦。但母子二人不放弃,终究让他们成功。贾兰科举高中,李纨母凭子贵得封诰命“凤冠霞帔”。
[晚韶华]三个字证明李纨有迟来的侥幸。人生不受老来穷,哪怕时日无多,看着儿子成才也是幸福。
李纨的幸运体现在稻香村周围“几百株杏花开的烈火蒸霞一般”,来自“杏帘在望”的影射。以及她作为贾家香火传承“护道人”的坚守。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能得《诗》《风》《雅》赞颂,《红楼梦》唯有李纨,何况“女子无才便有德”,有德更是最高赞誉。
李纨年轻守寡、家破人亡、含辛茹苦的教养儿子,堪称古代薄命女子代表。
然而,李纨薄命,不表示结局不好。她母凭子贵,看着儿子出息,何尝不幸福?“有德”更是曹雪芹对李纨的最高评价,《红楼梦》无出其右。
三,巧姐巧姐薄命也是生为女儿。她父亲是荣国府长房嫡长孙,爵位继承人,最需要儿子传承。奈何她偏偏是女儿。
巧姐的女儿身,成了王熙凤与贾琏婚姻悲剧的根源。王熙凤生不出儿子,才有贾琏一直突破封锁寻求纳妾生子的念头。贾母、贾赦等也需要贾琏有后。王熙凤与强大的传承对抗注定一败涂地。
巧姐儿不能生为男儿替母亲争光,从贾母到贾赦到邢夫人、贾琏……原文没写过他们哪怕一次对巧姐儿的互动。证明巧姐儿命薄。
随着母亲王熙凤被休,父亲贾琏获罪被判刑,贾家抄家后的巧姐儿还受到狠舅王仁拒之门外,奸兄贾芹的坑骗。好在刘姥姥凑巧赶过来收留了孤苦无依的她。
巧姐的人生不可谓不薄命。但[留余庆]三个字又给了希望。她被刘姥姥收留,长大后嫁给板儿,就得益于三姑姑贾探春送出的那一个“佛手”。
嫁为农家妇,男耕女织谈不上富贵,但何尝不是平静的幸福?巧姐这样结局谁又说不好?
所以,薄命≠悲剧。
金陵十二钗三册中还有人结果不错。比方邢岫烟,比方林红玉,比方袭人。即便是薛宝钗,虽说贾宝玉离家出走,成了生妻,守了活寡。仍旧是能够平静的在娘家度过余生。她的丫头叫“文杏”。曹雪芹也给了她一点侥幸。
真正结局悲剧的,其实只有林黛玉、贾元春、贾迎春、王熙凤、秦可卿。次一等的是不得已流落烟花巷抚养两个孩子的史湘云和不得已重入红尘的妙玉。
至于贾惜春出家为尼,那本就是她的信仰和愿望。于她是心向往之的“幸”!您说是不是?
文|君笺雅侃红楼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