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于女性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随父姓了(为什么小孩的姓要随爸爸不随妈妈呢)
导语:姓氏起源于女性,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随父姓呢?
最开始,姓氏并不是一个意思,姓、氏的含义是不同的。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姓最早起源于女性,根据《说文》的解释“姓,人所生也。占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户,因生以为姓,从女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许多早期的姓都是女字为偏旁,如姬、妫、姒、姜、嬴等。
后来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通鉴外纪》云:“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例如著名的诸葛氏,诸葛姓由葛姓衍化而来。相传早在商朝,伯益的后裔葛伯,被封为诸侯,灭亡后,后世有一支迁居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后迁至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当地已有葛姓,故后来的葛姓取“诸葛”二字为他们的姓氏。
也就是说姓为族号,而氏则是族的分支。古代于“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的说法。姓一般多来源于人类居住的水系、丘原、山岭、地域名等,而氏多来源于官职、封邑、谥号等。
姓存在的意义是为了防止近亲结婚。这一点的具体表现就是在人群内部不必强调姓,只需要在与他群人交往时才需要把姓提出来。防止近亲结婚就需要接纳新鲜血液,娶外族女性,所谓外族,就是外姓,这就是为啥男子称氏而女子称姓的缘故。例如有名的孟姜女,姜是姓,孟是排行。又比如烽火覆周中的褒姒,姒是姓,褒是国籍。秦始皇母亲赵姬,姬是姓,赵是国籍。其他如哀姜文姜文嬴等,哀、文都是谥号。
氏多源于家族认同,同时彰显一定的社会地位,维持阶级等级。譬如,武王的四弟叔旦,由于其采邑为周,被称为周公,史料并没有“姬旦”的称法;同理,我们也找不到燕召公被叫作“姬奭”的记载;没有人称呼齐桓公为“姜小白”,而是称他为“齐小白”。
那么,为什么最初起源于女性的姓,最终发展到由男性决定呢?
有种说法是最初人类是母系社会,因此才会出现姓源于母亲的情况,之后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在父系社会中,父亲获得了母亲的权力,后代理所当然得随父亲姓。另外还有人认为随父姓是因为男女不平等的观念。相传旧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很低,在家里是不继承财产的,嫁人后也只是跟着丈夫生活,整个的家庭资产是由男方提供的,子女继承的是父亲的财产,随父亲姓毫无疑问。
当然,以上两种说法都不能站住脚。首先姓虽然起源于女性,然而从古至今并没有任何随母姓的史料。至于母系社会,甚至在动物界也很少存在。认为父系社会前存在着母系社会只是一种假说,虽然它写在我们的政治课本里,但并不能以此作为解释父亲掌握冠姓权的依据。
其次是关于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我们仅拿继承权来说,古代女性其实是有继承权的。在女性出嫁时,娘家会以嫁妆的方式,将女子的财产给予女性。嫁妆的所有权在女子本身,若夫妻双方离婚,嫁妆是要归还女性的。也就是说,子女继承的财产不仅有父亲的部分,也有母亲的部分。既然双方都有,自然不存在男性拥有一切,冠姓权也在男性的依据。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随父姓呢?
我们都知道,在动物世界,雄性可以说是最不负责任的物种之一,大多数动物都是由雌性单独抚养的。大概人类最初也是如此,所以姓直接来源于女性。
而孩子随父亲姓,其是一种博弈的手段。女性自身是可以百分之百确定孩子是自己的,但是男性却不是。孩子随父姓,就能在父亲子女之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这样孩子有了归属感,男性也会心甘情愿地抚养甚至投资孩子。
进一步从生物学来看,Y染色体遗传比较容易追根溯源,随父姓更容易防止近亲结婚,避免出现有悖伦理纲常的情况。
本文内容由小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