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汉武帝黄河决堤原因(在汉武帝时期黄河有多少年的泛滥)

导语:汉武帝时的一次黄河决堤,冲毁16郡,为什么23年没有堵上?

时间:汉武帝元光三年,即公元前面132年

地点:河南省濮阳县西南瓠子河堤

事件:黄河决口

结果:洪水冲决濮阳瓠子河堤,流入钜野泽,将淮河、泗水连成一片,梁地、楚地十六郡国均被水淹。汉武帝听众丞相田蚡的建议,没有加以修复。

后续:以后二十余年,梁、楚之地常年遭受洪水侵害,粮食几近绝收,民生维艰。直到瓠子河堤决口二十三年,由于是年干旱少雨,黄河水位下降,汉武帝决定调动军民堵塞瓠子决口,并亲临现场,即兴作《瓠子歌》二首。

其一: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鱼弗忧兮柏冬日。

正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齿桑浮兮淮泗满,久不返兮水维缓。

其二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汛流难。

搴长筊兮湛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颓林竹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

关于当初瓠子河堤洪水决口的情形,无论《史记·河渠书》,还是《汉书·沟洫书》,或是有关汉武帝时期的其它史料中,都没有具体的描述,只能从汉武帝《瓠子歌》中窥其一斑。

第一首中的“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和第二首中的“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汛流难。”描写的是当时洪水冲出大堤时的汹涌激荡、一片汪洋的场面,以及所造成的危害,虽然不可能是当时的情景再现,却也能让我们想象到洪水的凶猛无情。

汉武帝一向注意兴水利、去水患。瓠子决口之初,汉武帝听闻后立即命汲黯、郑当时调集百姓以及罪犯囚徒共十万人筑堤治水,堵塞决口,然而水流太急,堵塞以后马上又被冲毁。这样反复下来,几乎要把鱼山上的石头铲平用光了,却一点功效也没有。这便是诗中所写的“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然而汉武帝怨天却不尤人,他认为这些灾难都是上天的意志,人力无可奈何。诗中“正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这四句正表现出了他的这种思想。

人祸胜于天灾,实际上都是人祸灾难扩大了。武安侯田蚡是当时的中丞相,他的封地尽在黄河以北地区,而瓠子口的洪水是向南流,所以他的封地并没有水灾。武帝治水打算把黄河向北分流,这样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封地。田蚡因此不安,别有用心地对汉武帝进言:“江河决口都是上天的事,不易用人力堵塞,即使将决口堵塞了,也未必符合天意。”

另外,一些方士巫人也纷纷这样劝阻汉武帝。偏偏汉武帝笃信神明仙道,于是便放任洪水肆虐,从此不再有筑防行动。致使东郡百姓在水灾煎熬了23年之久。

直到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看到水患依旧,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感到非常意外和震惊,便于有了“不封禅兮安知外”的诗句。于是命汲仁、郭昌调拔四万兵卒筑堤堵水,堵塞瓠子决口,彻底治理水患。

汉武帝先到万里沙祠祷告神灵之后,亲临瓠子决口现场,以白马、玉璧深入河中祭奠河神,命群臣及随从自将军以下,都背负柴薪水堵塞决口。

当时东郡百姓都是烧柴草做饭,所以当地柴草不足,汉武帝便命令砍伐淇园的竹子作为堵塞决口的固定楗和石菑。这便是《瓠子歌》第二首中“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颓林竹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所表达的诗意。

汉武帝看到军民齐心协力堵塞决口的场面,回想当初筑堤工程的失败,颇有自责和感慨,于是作《瓠子歌》二首,表达了他对水灾“泛滥不止愁吾人”的担忧,以及“宣房塞兮万福来”的强烈愿望。

所谓“宣房”,指的是瓠子决口被堵住之后,汉武帝又命令在决口处建了一座宫殿,取名为宣房宫。同时又修筑了两条渠道,将河水引向北行。从此,梁、楚地区的水患被彻底治理了。

其实,在孝文帝时期,黄河在酸枣县也曾决堤,但决口很快就被堵上了。

本文内容由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