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举怎么考试的(明朝科举考试的顺序是什么)
导语:明朝科举怎么考
高考马上来临,广大考生、老师和家长们正在进行最后的紧张准备。高考流程是每个考生都要熟知的,同样的,古代的考生也需要熟悉科举怎么考。
以明代为例,明代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乡试在农历八月举行,称为“秋闱”。考场设立在各省城的布政司衙门,南北直隶的考场设立在应天府和顺天府,考场称为贡院。
考官团队包括主考、统考、提调官、监视官、贡给官、收掌试卷官、弥封官、誊录官等官员和办事人员。乡试开考的时间是八月初九,考官需要提前两天进入考场,进行“锁院”,清退闲杂人员,安排考生的号房,出题并刻印试卷。
乡试共考三场,第一场考书义、经义,是基础知识的考试。第二场是论一道、判语等,考察考生是否具备出仕的基本条件。第三场是经、史、时务策,考察对国家政策的见解。
考生黎明入场,只能携带笔、墨、砚和草卷、正卷纸各十二幅,有巡绰搜检官对每位考生进行检查。考生入场后进入各自的号房,号房有号军看守。考生答题完毕后,将考卷交给受卷官,随后由弥封官糊名,誊录官再把考生的答案誊写一遍并编号。对读官校对所有考卷,把考生亲笔写的答卷封存,把誊写官抄写的答卷交送给主考官和同考官审评。最后主考官定出名次,考中者就是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乡试的第二年,举人要赶赴京师,参加会试。会试在农历二月举行,称为“春闱”,考场设在礼部贡院。考试前的组织机构和准备工作与乡试大体相同,但是考务人员的级别非常高,从弘治皇帝开始,主考官一般由大学士和翰林院掌院学士或两位大学士组成。
会试也有三场,考试内容与乡试基本相同。考生交卷后的程序也是糊名、誊录、校对,之后要对考卷进行预选,选出的考卷送交主考官审阅、定名次,拟出草榜。草榜经过复核后正式确定录取名单。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就是会元。
贡士一般在出榜后的两到三天,参加殿试。皇帝是殿试名义上的主考官,考试内容是时务策一道。考生在故宫奉天殿(即太和殿)前的丹樨东西两侧露天答卷。交卷后,读卷官将试卷分成三等,即一、二、三甲。皇帝在殿试后的第三天驾临文华殿,钦定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最后,通过传胪仪式,公布进士名单。状元率领进士进宫谢恩,再往国子监拜谒孔子,改穿进士冠服。这样一个科考周期就全部完成了。
本文内容由小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