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道德经第二十九原文及译文(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怎么读)

导语:「《道德经》解读29」《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道德经》解读29】《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原文]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下神器④,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⑤。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⑥,故无败,故无失。夫⑦物⑧或行或随⑨;或觑或吹⑩;或强或羸⑾;或载或隳⑿。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⒀。[译文]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注释]1、取:为、治理。2、为:指有为,靠强力去做。3、不得己:达不到、得不到。4、天下神器:天下,指天下人。神器,神圣的物。5、执:掌握、执掌。6、无为:顺应自然而不强制。7、夫:一本作“故”。8、物:指人,也指一切事物。9、随:跟随、顺从。10、觑:轻声和缓地吐气。吹:急吐气。11、赢:赢弱、虚弱。12、或载或隳:载,安稳。隳,危险。13、泰:极、太。

[引语]要平日可以看作老子论“无为”之治,对于“有为”之政所提出的警告,即“有为”必然招致失败,“有为”就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或者把天下据为已有。事实上,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在客观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他在这里说,如果以强力而有所作为或以暴力统治人民,都将是自取灭亡,世间无论人或物,都有各自的秉性,其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不要以自己的主张意志强加于人,而采取某些强制措施。理想的统治者往往能够顺任自然、不强制、不苛求,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

[评析]在《道德经》里,老子多处谈到统治者应行“无为”之治。他极力宣传“无为”的政治思想,主张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因应物性,希望那些得“道”的统治者治国安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不要存奢望,不要好大喜功。

这章的内容,最能反映老子的政治思想。老子认为,统治者用“有为”和“有执”的方法,治理天下是不能长久的。为什么?统治者的“有为”和“有执”,如同用强力或暴力去整齐自然界千差万别的事物,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在自然界,允许万物的差别性、差异性共同存在,自然界中不同的物,各随其性,自然地生成,自然地发展。统治者对天下的治理要效法自然,用“无为”和“无执”的方法,允许事物多样性的客观存在,不允许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对待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老子的无为政治就是反对统治者用强制的、强力的政治举措,甚至用暴力的手段去宰制、去宰割天下的百姓。

老子提出的“去甚、去奢、去泰”的政治思想,对当代社会的管理者同样有指导意义。一个真正有智慧的管理者,决不可主观而人为地去管控,更不可随心所欲地去任性,也不可用巧智愚弄百姓。而是不断加强“去甚”、“去奢”、“去泰”的修养,达到“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最高境界,来统领管理者的“言”、“行”、“思”。管理者的“言”要符合真理,尊重群众,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以“人人平等”的理念修养自己;管理者的“行”要符合规律,权利要在规矩制度下施行,尊重百姓的“独立人格”,决不违背人的“秉性不一”的客观事实;管理者的“思”要合乎逻辑,引导百姓淳朴善良,推崇“人人自由”的创造性逻辑。做到了这三点,也就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

本文内容由小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