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山海经南山一经是现在的哪里(《山海经·南山经》)

导语:《山海经》之南山经:南山一经

【原文】

1.1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①,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②,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③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④,食之善走。丽麂⑤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⑥,佩之无瘕疾⑦。

【注释】

①华:同“花”。

②榖(gŭ):指构树。

③禺(yú):古代传说中一种猴类。《说文解字》:“母猴属,头似鬼”。似猕猴而较大,赤目长尾。

④狌狌(shēngshēng):根据《山海经》不同版本有不同形态:胡本的狌狌样子像人,蒋本的狌狌为人面猪形,《吴友如画宝》中的狌狌则更接近猩猩形象。

⑤丽麂(jǐ):传说中的地名。

⑥育沛:一说指琥珀,一说指一种外形像龟的爬行动物,一说为一种水生植物。

⑦瘕(jiǎ)疾:腹中结块的病。

【译文】

《南山经》中的第一列山系名叫鹊山,鹊山山系第一座山名为“招摇山”,它紧靠于西海。山上有许多桂树,还有许多金和玉。山上有一种草,形状像韭菜,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人吃了它,就不会感到饥饿。山上长有一种树,它的形状像构树却有着黑色的纹理,它开出的花名叫迷榖,可以照亮四周,把它佩戴在身上人们就不会迷路。山中还有一种野兽,长得像猕猴,但有一双白色的耳朵,时而四肢着地爬行,时而人立行走,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他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飞快。丽麂水发源于招摇山,向西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玉沛,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会生腹内肿块的病。

迷榖

狌狌

【原文】

1.2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①多白猿,多水玉②,多黄金。

【注释】

①棪木(yǎn):古书上说的一种果树,果实像苹果,味道有苦有甜。

②水玉:水晶。

【译文】

招摇山向东三百里,有一座山,名叫堂庭山。山中生长着很多棪木,有很多白色的猿猴,还有很多水晶和黄金。

白猿

【原文】

1.3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猿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①,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释】

①蝮虫:传说中的毒蛇名。郭璞注:“蝮虫,色如绶纹,鼻上有针,大者百余斤,一名反鼻”。又说蝮虫即是上古传说中的一种毒蛇“虺(huī)”,雄性的虺有九个头。

【译文】

再向东三百八十里,有一座山,名叫猿翼山。山中有很多怪兽,水里有很多怪鱼。山上有很多的白玉、毒蛇及怪蛇,还有很多怪异的树木,人不能攀登上去。

蝮虫

【原文】

1.4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①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纹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②,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③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④,佩之不聋,可以为底⑤。

【注释】

①杻:读音为“niŭ”。

②谣(yáo):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

③玄:黑红色。

④判木:劈砍木头。

⑤为底:治疗足底老茧。为,治疗。底:同胝,足底厚皮(即老茧)。

【译文】

再向东三百七十里,有一座山,名叫杻阳山。山的南面有很多赤金,山的北面有很多白金。山里有一种兽,形状像马,长着白色的脑袋,身上的花纹像老虎,尾巴是红色的,它叫起来的声音就像人类在唱歌,这种兽名叫鹿蜀,佩戴它的皮毛能福延子孙。怪水发源于这座山,向东流入宪翼水。怪水中有许多黑红色的龟,虽然是龟的形状,却长着鸟的脑袋、蛇的尾巴,它的名字叫玄龟,叫声就像是在劈木头,佩戴它可以使耳朵不聋,还可以治疗足底老茧。

鹿蜀

旋龟

【原文】

1.5又东三百里,曰柢①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②下,其音如留牛③,其名曰鯥④,冬死⑤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注释】

①柢:读音为“dǐ”。

②魼(qū):同“胠”,鱼肋,鱼的肋骨部分。

③留牛:犁牛,又说为瘤牛、牦牛。

④鯥(lù):鱼名。

⑤冬死:冬眠。

【译文】

再向东三百里有一座山,名叫柢山,山上有很多水流,但没有草木植被。山上有一种鱼,形状像牛,生活在丘陵之上,长着蛇一样的尾巴,有翅膀,长于肋下,叫声如犁牛一般,它的名字叫做鯥,冬眠夏醒,吃了它的肉就不生肿胀的疾病。

【原文】

1.6又东四百里,曰亶爰①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②而有髦③,其名曰类,自为牝牡④,食者不妒。

【注释】

①亶爰:读音为“dǎn yuán”。

②狸:山猫。

③髦(máo):下垂至眉的长发。

④牝牡(pìn mǔ):雄性和雌性。

【译文】

再向东四百里有一座山,名叫亶爰山,山上有很多水流,但没有草木植被。人不能攀登上去。山里有一种野兽,形状长得像猫,有着人一样的头发,这种兽名叫“类”,雌雄同体,吃了它的肉就不会嫉妒。

【原文】

1.7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①多水,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鸟][付鸟]②,食之无卧③。

【注释】

①猼訑(bó yí):传说中的一种兽。

②[尚鸟][付鸟](chǎng fū):传说中的一种鸟。

③无卧:不想睡觉。

【译文】

再向东三百里有一座山,名叫基山,山的南面有很多玉石,山的北面有很多怪木。山里有一种兽,形状如羊一般,有九条尾巴、四只耳朵,眼睛长在背上,它的名字叫做猼訑,把它的皮毛佩戴在身上就不会恐惧。山里有一种鸟,形状像鸡,却有三个脑袋、六只眼睛、六条腿、三只翅膀,它的名字叫作[尚鸟][付鸟],吃了它就不想睡觉。

猼訑、[尚鸟][付鸟]

【原文】

1.8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①。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②。有鸟焉,其状如鸠③,其音若呵④,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⑤。其中多亦鱬⑥,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⑦。

【注释】

①青雘(huò):青色的可做颜料的矿物。

②不蛊:不沾染邪气。蛊,传说中人工培养的一种毒虫。

③鸠:斑鸠,一种类似于鸽子的鸟类。

④呵:大声呵斥。

⑤即翼之泽:翼山中的湖泊。

⑥亦鱬:传说中人面鱼身的动物。有人认为是儒艮,也有人认为是鲵鱼(即娃娃鱼)。

⑦疥:疥疮。

【译文】

再向东三百里有一座山,名叫青丘山,山的南面有很多玉石,山的北面有很多可以做青色颜料的矿物。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长着九条尾巴,发出的声音像婴儿在啼哭,这种动物吃人,但人吃了它不会中蛊毒。山里有一种鸟,形状像鸠,叫声像人在大声呵骂,它的名字叫灌灌,把它的羽毛佩戴在身上,人就不会迷惑。英水发源于青丘山,向南流入即翼泽。水中有很多亦鱬,形状和鱼相似,长着人一样的脸,发出的声音像鸳鸯在鸣叫,吃了它就不会生疥疮。

九尾狐

灌灌

亦鱬

【原文】

1.9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①尾之山,其尾踆②于东海。多沙石。汸③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④,其中多白玉。

【注释】

①箕:读音为“jī”。

②踆(cūn):通“蹲”,屈两膝而坐,臀部不着地。

③汸:读音为“fāng”。

④淯:读音为“yù”。

【译文】

再向东三百五十里有一座山,名叫箕尾山。山的尾部坐落在东海海边,山上多沙石。汸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入淯水,水中有很多白玉。

参考图

【原文】

1.10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两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①之礼:毛②用一璋③玉瘗④,糈⑤用稌⑥米,白菅⑦为席。

【注释】

①祠:祭祀。

②毛:祭祀所用带毛的动物。

③璋(zhāng):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

④瘗(yì):埋。

⑤糈(xǔ):祭神用的精米。

⑥稌(tú):稻子。特指粳稻和糯稻。

⑦菅(jiān):菅茅。

【译文】

总计鹊山的首尾,从招摇山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箕尾山,共有十座山,二千九百五十里长。(这十座山)每座山的山神长着鸟的身体,龙的头。祭祀山神的仪式是:把带毛的动物和一块玉埋入地下,祭祀神的精米用稻米,用白茅草作为祭神的座席。

山神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