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宋代小品画代表作(宋代小品画代表人物)

导语:赏析丨宋代小品画:对幅小品画

文/刘建轩

对幅小品画是现存宋画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形式,它们在内容及画法上构成了统一的对应关系。正如本系列赏析开篇中所写的,“这些精彩的画作在它们诞生之初,并非像现在这样只是单纯的绘画作品,它们本身是有实用功能的……而方形的通常是用作屏风或灯片。宋代的屏风形式非常多,其中有一类屏风是由许多小方格组成,因此会在其上作画用以装饰。同样的原因,宋人也会在用绢制成的半透明的灯片上作画。”对幅小品画大多属于这类屏风上的装饰。正是由于对幅在形式上的分离,流传至今的宋代对幅小品画是非常稀少的。本期以此为题选取了两组殊为罕见的宋代对幅小品画以飨读者。

宋 佚名 霜柯竹涧图 绢本设色 27.5×26.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 佚名 乌桕文禽图 绢本设色 27.5×26.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霜柯竹涧图》,绢本,27.5×26.8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画无款,从其画面风格上推断应属南宋时期作品。画中描绘了冬日山涧两只灰喜鹊在乌桕树上停栖的情景。这是一幅中景的花鸟画作,尺幅虽小但却表现了一个较大的场景。此画的画法较为独特,用笔上讲求节节顿挫与马和之的“马蝗描”节奏上相近;溪边山石以团块状的笔触来描绘表面特有凹凸质感,这种画法和宋徽宗的祥龙石图中湖石的画法如出一辙,不过此画用笔较为细弱显然非北宋气象。整体画面的氛围在墨色的渲染中营造得极为恰当,使得此画在一众宋画中看上去别具一格。

《乌桕文禽图》,绢本,27.5×26.9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与《霜柯竹涧图》的画风完全一样,甚至将二者拼合后会发现这几乎就是一幅画。在构图上,两幅画大体上呈现出对称性,加之其画面主题的统一,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这属于屏风上的对画。时隔千年,分别装裱的两幅对画竟然可以完好无损地被保存了下来实属罕见,其意义显然已经超越了艺术作品本身。它让人们可以观看到“屏风对画”这样一种古老绘画表现形式的真实面貌。

宋 林椿 果熟来禽图 绢本设色 26.5×27cm

宋 佚名 枇杷山鸟图 绢本设色 27.2×27.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果熟来禽图》,本图为南宋林椿所作,是宋人小品画中不多的有款作品。林椿,南宋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时期画院待诏,深得皇帝赏识故赐予金带。其画师法徐崇嗣、赵昌,以花鸟画闻名于世。林椿长于写生,所作花鸟鱼虫极富生趣,故时人称其“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宛然欲活”。本图描绘了一只棕头鸦雀停在果树枝头仰头而望的景象,画风柔美灵动生机盎然。林椿在造型上风格明显,喜欢将所画的对象有意地描绘得更圆润一些,这种特点在本画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达到一种鲜活的感觉,作者加入了许多对细节的表现,如树叶的虫蚀、果子的斑点等。设色清雅,层次丰富是林椿绘画的一大特色。透过细腻的笔触,层层晕染,使得画中景物给人以通透莹润之感。

《枇杷山鸟图》,绢本,27.2×27.6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画无款,因其风格画法酷似林椿,加之尺幅大小与林椿的《果熟来禽图》大体相同,且在构图上也与之相对,所以历来都认为此画和《果熟来禽图》为对幅。画中一只黄绿色的绣眼鸟立于枇杷枝头正聚精会神地盯着枇杷上的一只蚂蚁,它身体前倾仿佛马上就要去啄食。透过捕捉瞬间动势来营造画面的生动景象是宋人最常用的绘画表达方式,此画便极好地诠释了这点。《枇杷山鸟图》在画法上与《果熟来禽图》是一致的,尤其是在渲染上都表现出了一种略带朦胧感的氛围,这在其他宋画中都很少看到。

本文内容由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