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流行病毒是什么意思(地方性流行病毒)
导语:地方性流感:亚群与母源抗体之间的平衡
流感是猪场的常见疾病。很高比例的猪场存在多种甲型流感病毒亚型。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了两种类型的疾病:动物流行病和地方流行病。
动物流行性形式通常见于具有高比例易感动物的猪场,其特征为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的和死亡率低。从临床角度来看,所有日龄的动物都会受到影响,妊娠母猪感染尤为重要,因其会导致返情和流产。
另一方面,当猪群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力时,可以看到地方流行性形式,其特征为低感染率。从临床角度来看,其可能是亚临床的,通常会出现复发性流感:在保育期阶段的每一生产批次中反复出现呼吸问题。通常,在地方性流感的情况下,相同的病毒株会一直存在,故可以认为该病毒在猪场中长期存在。地方性流行对保育猪的影响很大,因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死亡率和继发感染。
在地方性流感病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导致动物急性感染的病毒如何能在猪场一直存在?
一方面,如果不采取免疫措施,后备母猪是一个易受感染的群体,且有研究表明,与经产母猪所产仔猪相比,分娩舍内初产母猪所产仔猪更易出现阳性。这与后备母猪的次优保护水平相适应。在目前的生猪生产系统中,替换率几乎可达50%,后备母猪可能在这种持续性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初乳中的母源抗体(CDMA)似乎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但我们知道,动物在有母源抗体的情况下也可能会被感染。我们对母源抗体在流感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真正了解多少?在西班牙进行的一项纵向研究中,发现感染发生率最高的阶段是分娩阶段。有几个出乎意料的结果:1)大约一半的感染动物存在母源抗体;2)仅有一小部分(<10%)在感染后3-4周内发生血清转化;3)哺乳期间,40头感染动物中,至少有3头在7周龄时再次感染。所有这些都与其他研究一致,这些研究表明被动免疫不代表灭菌,且在母源抗体存在下被感染的动物不会产生针对攻毒菌株的免疫力,无论是同源还是异源,这使得动物在以后可被再次感染。关于母源抗体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北美和欧洲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一方面,我们知道,当被动保护具有同源性时,基本疾病繁殖数(R0)明显减少,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阻止疾病传播并最终在猪场根除该病。然而,当感染为异源性时,保护作用要低很多,甚至可忽略不计。我们必须谨记,在猪场,多种流感病毒同时传播并不罕见,故不能忽视异源菌株感染的情况。从各个方面来看,在有母源抗体存在的情况下,仔猪可能是猪场流感病毒的携带者。
最后,猪场通常按生产批次进行管理,因此定期(通常每1、2或3周)断奶,断奶后母源抗体很快消失。当出现复发性流感时,在没有母源抗体保护的情况下,仔猪极易感染该病毒。从时间的角度来看,猪场中总会存在对病毒易感的动物,这对自繁自养猪场和母猪场尤为重要,因病毒可在生产批次间“传播”,使猪场呈现地方性流感。
总而言之(见图1),猪场的不同亚群使流感病毒存在于猪场。对母源抗体的作用仍存在争议。一方面,当感染具有同源性时,其是有用的,尽管次优保护性(小母猪)可能不足以控制感染。另一方面,它们可能在分娩期感染的持续性中起到作用,当动物失去这种免疫力时,会在保育猪中反复出现呼吸问题。我们能改进免疫接种方案以减少这种疾病的传播和影响吗?我们能通过生物安全措施降低传播风险吗?必须进行该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提高该感染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