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送别诗(古人的送别诗句)
导语:讲技巧学方法,轻松愉快地和古代送别诗人一起告别亲友
许多诗歌爱好者学习欣赏古诗歌,大多数人笼统地诵读,我认为我们只有按类别进行赏读,便能巧妙的走近诗人。作为送别诗我们应该认识到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那么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欣赏呢?
折柳送别
常见意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一、掌握古人习俗类意象,是欣赏送别诗的必要条件
在古代送别诗中大多数诗歌中往往会出现“柳”这一特定的意象,因为“柳”在古代有一特殊含义。
(1)柳 (折柳送别)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歌声。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二、驾驭送别诗的特征,是欣赏送别诗钥匙
古人送别亲人或朋友时常常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某种情感。
(1)季节:春季或秋季;(2)时间:清晨或傍晚;(3)地点:路口、驿站、码头等;(4)景物:杨柳、酒肆等。
如:刘长卿的《送严士元》第三联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诗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这一实景而联想到严士元听去之地湖南应是万里草青。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特征之一。
清代诗人袁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
三、准确了解诗歌中“月亮 ”的内涵,是欣赏送别诗指挥捧
在古代送别诗中“月亮”有它特定的含义,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另外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把酒问青天
古代送别诗,并不是送别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千篇一律地抒写惜别伤感之情
四、牢记古代送别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欣赏送别的关键
古代的送别诗其思想内容示为乎下面几种情况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
以上面那首诗为例。诗人在第二句中流露伤感之意后,在后面三联中感情基调立即有了变化,作者宽慰朋友,这次离别只是客中之别,只要彼此心相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不就好像近邻一样吗?这首诗极尽宽慰之意,成为温暧孤独的心灵鸡汤。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因朋友“西出阳关”是壮举,所以诗中不见伤感之意,只是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想象中包含了诗人的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
如: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
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春江渺茫,征帆一叶该停泊在哪里呢?在依依惜别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艰险前途的担忧。
(5)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在送别感伤之外另辟蹊径,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坚强性格,借送别而言心志,可谓一箭双雕。
(6)积极奋发的勉励
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作者勉励友人建功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可见,送别诗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它在表达惜别留恋之情外往往还会寄托诗人的个人身世遭遇之感,表现诗人的性情品质,来凸现时代风貌。我们欣赏送别诗,一定要以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着手,便能很快进入诗人内心世界。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