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王莽金错刀(金错刀原名叫什么)

导语:金错刀:两枚换一斤黄金,王莽货币改制中的一刀平五千有多狂野?

王莽其人,一直有人觉得他可能是穿越回去的现代人,毕竟有很多文物看上去都那么潮,比如游标卡尺、铜齿轮等。和这些相比,王莽币制改革中的特殊存在——“金错刀”却很容易被忽视,这其中蕴含的经济思想,则更像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先驱者。

01一刀平五千

王莽的币制改革中,金错刀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种存在。众所周知,自秦朝统一货币使用“半两”铜钱开始,这种外圆内方的形制,就成为了中国古代钱币形制的主流形态,自秦之“半两”到汉之“五铢”并无更易。

但是“金错刀”却很好玩,凭白在方孔圆钱的造型之下,又多铸了一柄刀身,这是为何?原因自然与王莽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托古改制”的逆流密切相关。作为整个新莽政府经济运行的重要一环,币制改革自然有着强烈的复古倾向。

在春秋战国时期,货币以国家为别分为多种形态,其中则以刀币、布币和圆钱三者为众;到了战国时期,刀币主要流行于齐、燕、赵三国,布币主要行用于三晋两周之地,而各国几乎后来都发展出了圆形钱。

所以,王莽的“金错刀”,则更像是对战国刀币与圆钱的一次巧妙结合。

“金错刀”,又称“一刀平五千”,前者强调其“一刀”两个篆字上的特殊错金工艺,后者则强调其价值,平五千即价值五千之意(与五铢钱的兑换比例为1:5000,两枚可换一斤黄金),实际上,正是为了掩饰这种币值上的无线增大的缺陷,故而在铸钱的形制方面下了功夫。

这种金错刀外形精美、线条流畅,且字体俊秀挺拔,堪称古钱币中的精品,几乎达到了工艺与艺术的双重高峰,素有“钱绝”及“古钱奇葩”的美誉,目前存世量极为稀少,很多泉友都为手中能珍藏一枚新莽金错刀而欣喜不已。

实际上,正是因为金错刀的精美绝伦,才在诗文中屡屡留下其踪迹。

02诗文金错刀

如果翻看古诗词,不难发现其中的“金错刀”基本上包含了两重含义。一者以陆游为代表,是真的刀。

这首《金错刀行》中的“黄金错刀”简称“金错刀”,指的是刀身或刀柄纹饰镶嵌有黄金的佩刀。

而张衡《四愁诗》中“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与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中“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等诗词中的“金错刀”与“错刀”应当都是指新莽钱币。

由此观之,“一刀平五千”之“金错刀”在诗中往往与珍宝并提,或者象征着精美、贵重,之所如此,正是因为它作为货币本身的价值极高,是一种典型的虚值大钱。一般来说,货币的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的分立是必然的走向,但是这种超乎寻常的一刀平五千,以及明文规定可两枚换真金,明显是为了搜刮民间财富。

当然,也正是因为它们完全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因而几乎没有实现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流通,而这也正是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根本之由。

03货币思想

从经济学角度看,王莽推行的货币改革虽然在结果上失败了,但是放到如今来看,却和很多现代经济理论两相对照着研究。

首先便是不可避免的通货膨胀,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一部货币史就是通货膨胀史“,王莽在进行币制改革时,通货膨胀最为明显。举个例子,在1985年河北易县凌云乡曾经出土了8.8公斤的钱币,但是其中货泉却只有2605枚。大量铸造的莽钱几乎无法在市场上流通,因此广大下层民众依然选用五铢钱交易,造成莽钱大量贬值。

其次,是货币本质与职能的丧失。正如我们曾经学过的货币定义,“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货币只有在流通过程中,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但在王莽的币制改革中,却极大地抑制了其交换性。比如金错刀虽然利用政治手段强加了货币的面额,却几乎很少能在全社会流通。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某些闪光点,比如这些大额虚值钱的发行,完全可以看作是经济学领域中早期虚值货币理论或货币符号的应用,即货币本身并无多少实际价值,但它面额的购买力却很大,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商品交易中的繁琐,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信用卡等形式,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有的产物。

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王莽的虚拟货币思想,似乎具有超前意义和科学价值,怪不得很多人叫他穿越者。

本文内容由小美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