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为什么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中遇到的问题)

导语:胡艳杰:为什么集体备课发挥不出团队的合作精神呢?

为什么集体备课发挥不出团队的合作精神呢?

文//胡艳杰

近几年,许多学校实行了新的备课方式,组织教师每日固定时间参与本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这说明如今这个时代,正所谓攥起的拳头有力量,合作真是太重要了。

那么,传统的集体备课是如何进行的呢?

集体备课一般由备课组长具体主持并负责具体实施。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年级组领导召集各个学科组教师,在固定地点集合。由备课组织主持,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主备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手稿。主备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讨论之后,提出改进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手稿。

如果是在个人初备之后,再集中团队的智慧,很容易碰撞出火花。然而,现实情况中,问题却不少。

第一个问题,因为备课组各成员每个人讲课的进度不太一致,所以,在前一天的集体备课活动中,主备人一个人在发言,其他的人却插不上话。

第二个问题,尽管轮流主持,主备人也找不到话题。整节教研课静悄悄的,都在备自己第二天的课。一看到校领导来检查,就马上随意找个话题,装着在热烈讨论的样子。

第三个问题,组长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给每个成员分配任务,集中起来商量,效率还是比较高的。每人主备一课,制定学案、课件、作业,让大家在上课的时候有了参考与依据,但是往往没有人对学案、课件、作业的质量进行把关。毕竟,每个人怎样上课,不一定完全按照别人的思路,所以,凑到一起,有时既浪费了时间,自己最后还要重新整理思路备课。

第四个问题,集体备课中,有时即使找到了统一的话题,有的人却不能真诚地分享。李希贵老师在《学校如何运转》一书中谈到了根本原因,他说:

谁都清楚,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合作共育的结果。每一个教师团队,都是通过个体的合作,智慧流通、资源共享、工作互助,来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不幸的是,许多学校在评价教师业绩时,不仅只关注每位教师个体的成绩,而且还为教师排名,不仅排名,而且与个人奖金挂钩。这引发了教师间的恶性竞争。教师之间互相设防,资源封闭,甚至互相拆台,就是这种过度竞争的制度带来的恶果。这样的生态不仅让教师职业生涯变得无趣,更要命的是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其实,除了集体教研有时会遇到不能真正的分享的情况,还有一些恶性竞争的现象,比如:争课时、抢时间、压作业。按照李希贵老师的意思,这是评价体系出现了问题,是制度的问题,不是老师们的错。

李希贵老师也提出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①如果我们把学生综合成绩与各个学科教师的业绩以一定比例挂钩,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分同样看重,这些问题就会随之消解。

②通过制度设计,避免教师之间高利害竞争。设定一种与不同职级教师、素质标准的竞争。让每一位教师眼中瞄着一类目标群体,使这类教师身上具有的素养、能力、努力程度,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竞争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是向更高的素质、标准看齐。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与同事合作。

③年级与教师双向选聘的依据要变一变,综合考量一位教师的综合教育素养、能力和努力程度。让老师们明白,只要达到了相应的素质要求,人人都有岗位。

④慎用末位淘汰制。评价必须重视团队力量的整合,一定不要仅仅评价个体。

我个人认为,教师的备课实际上不仅仅是在集体备课时间,有时候在家里、去上班的路上,无处不在备课,无时不在备课。在办公室里,遇到问题立即就能讨论,非要每日都要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集体碰头,当个“演员”走个形式?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管理者与教师们过多地计较行为,必然让大家无所适从。能不能上好一节课,通过学生评价即可得知。

我在想,集体备课能不能改为一周集体听一节课,听课后大家便有了统一的话题,真正地讨论讨论,评评课?集体备课真的有必要每日进行吗?领导有必要在每日集体备课时时时监督老师吗?

本文内容由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