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野钓经典饵料(野钓饵料配方大全)

导语:献给喜欢野钓的你·····饵料心经

不少钓友质疑饵料在野钓垂钓中的效果,

常常有“野钓鱼儿不就饵”、“还是蚯蚓好用”等说法。

“一方水土养一方鱼”是普遍规律,特别在野钓,

鱼儿也是动物的一个种类,

它的生长和发育与人类一样离不开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基本元素,

而富含这些成分的载体大多集中在动植物体内;

野水鱼的食物链是什么,

主要还是水生物、浮游生物、昆虫、粮食与植物残屑等;

蚯蚓之所以是万能饵,

原因就在于它的蛋白含量高,腥味重,是杂食性鱼类的最爱;

现代饵料中,以红虫、蚯蚓、螺肉、虾粉等为原料的饵料众多,

杂食性鱼儿岂能有不喜欢之理?

以谷物、麦麸、玉米、甜薯、海藻、氨基酸等为原料的饵料

香气四溢,素食性鱼儿岂有不开口之理?

那么,为何有“野水鱼儿难就饵”之说?

一是惯性思维作祟;

二是对饵料了解甚微;

三是缺乏用饵经验和开饵技巧;

四是初始败阵失意心态加重。

传统钓,用饵讲究天然、活性,

蚯蚓、红虫效果尤佳,

饭粒、玉米粒、灰面、红薯粒也非常好用;

台钓,或者说悬坠钓法,

讲究用饵“诱、钓、留”三合一的过程和状态,

追求对鱼讯的准确判断和钓组的灵敏度;

用于传统钓的钓饵也可用于悬坠钓,

只是“诱、留”的效果大不如粉饵。

野水鱼儿虽然其警觉性高,

但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有睿智,

与人类相比毕竟是低等动物,

路亚是典型的拟饵骗局,

现在风靡全球,凶猛性鱼儿狂咬不止;

此理反证,通过人类的科学配方和精细加工出来的饵料,

鱼儿能有不喜欢的道理吗?

竞技钓大多为池钓,

传媒表象基本为饵料之战,

似乎让人觉得饵料只能用于池钓;

那么,野水呢?

它的食物链是什么,就相应用那些具有广谱性的同类饵料钓;

当然,不同对象鱼,要用不同的饵料去作钓;

道理非常简单,

饵料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本身就是针对天然饵料的特性研制而成,

它具有一般野水鱼儿带广谱性的“偏口”食性特征。

那么,野钓用饵主要应讲究那些技巧方能凑效呢?

1,目标鱼和主攻饵要同步确定

开饵不能想当然,不能整成“大杂脍”,

钓什么鱼,就选择专攻对象鱼的饵料,

不要轻易使用综合饵垂钓某一种目标鱼;

2,开饵的基本原则不能违背

“主攻饵+基础饵+状态饵”是饵料搭配的基本原则,

味型搭配要一致,颗粒饵、粉饵要结合使用,

用饵比例要突出主攻饵,

基础饵和状态饵是配角,不能喧宾夺主;

同时,饵水比要严格;

3,要按季节搭配味型

不同季节用饵味型不一,这是基本常识,

冬春主腥味,夏主清淡味,秋主甜香味,

反季节配饵会大大影响钓效;

4,饵料状态是关键技术节点

状态不好难有满意鱼获,

既要追求雾化效果,又要讲究一定的黏性,软硬还要适度,

只有配置出适口性强的饵料,才会有鱼儿的频频咬钩;

5,要具备“避杂鱼、反截杀”的基本技巧

野钓用饵的最大难度在于钓手的“避杂鱼、

反截杀”技巧,如何对抗“杂鱼、截杀”等非正常外力的干扰,

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历练,

三言两语是道不明白的,

其中,加重浮漂的吃铅量、

注重饵料味型和颜色搭配、增加饵料的黏性等是常用对抗办法;

6,不迷信饵料

增强用饵信心,但不迷信饵料;

实际垂钓中,野钓中水情、鱼情都非常复杂,

钓手要综合评判,善于临场应变,不能教条囿于成见,

要密切关注钓场鱼儿的食性、特性和偏口性,

不能一款饵料打遍天下钓场,

善变和应变,是一个成熟钓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有丰富的天然饵料用饵经验,

有厚重的商品饵料使用技巧,

渔人的乐趣会倍增。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