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百善孝为先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好呢(父母做的不对时怎样理解百善孝为先)

导语:百善孝为先,如果父母不听从意见,儿女就算烦心操劳也不应该抱怨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子女在侍奉自己的父母之时,如果发现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应当委婉而谏,把自己的观点、意见如实地表达出来;如果父母不听从自己的意见,子女也不能有违逆的思想和行为,而是要继续保持尊敬,等到了有了更好的时机时,再继续劝谏自己的父母。即便再怎么操心忧劳,也绝不能对父母产生任何的怨恨。”

本章孔子讲孝道。

“事父母”:即侍奉、孝敬自己的父母亲。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从古到今,人们都把忠孝视为应该与生俱来的天性,甚至作为区分人与禽兽的标志。在此处,孔子先把“事父母”这个前提讲出来,就是为了后面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出准备。

“几谏”:“几”,在此处读作一声,是委婉、轻微之意;“谏”,即劝谏的意思。这句话,孔子是为了说明:当自己的父母有了过错的时候,作为子女者既不能横加批评,又不能坐视不管,只能微言相劝,即“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结合“几谏”之言,孔子又说出了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当自己表达的意见父母并不采纳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具体来讲,就是既要一如既往地尊敬和孝敬父母,同时还不能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而心生违逆之情。当然,如果父母的做法确实有不妥之处,作为子女者肯定不能放弃对父母的劝谏。但此时就需要注意方法,既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又需要等到父母的心情平和,然后才相机而谏,这样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劳而不怨”:这一句中,“劳”指的是因操心父母的行为而产生的忧劳之感;“怨”,指的是怨气、埋怨之意。若是父母对于自己的过错依旧坚持不改,子女应该反复劝谏,若是次数过多、时间过长,期间肯定会觉得操心忧劳,即便如此也绝不可产生怨恨。正确的做法,还是应该以“几谏”的方式,以委婉的方法,让父母体会到自己的真情,从而达到子女应尽之责。

在本章之中,孔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觉得作为子女的我们,在对待父母时,道理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表达自己道理的方式反倒更为重要一些。很明显,孔子的观点是告诉其他人,父母子女之间相处,应当情义兼顾,特别是作为子女晚辈,更不能因为自己有理而伤害了父母的感情。因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敬,事事想要占强争先,这首先就是一个不仁不孝不义之举。

结合孔子本章的话,我们就可以知道,在生活之中最亲近的人恰恰也是最不能伤害的人。即便有了不同的意见,但在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切不可只为了自己的目的,而不管不顾父母的感情,最终因此而与孝道的要求相违背。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