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孟浩然的一首诗语言质朴结构自然形成了什么(孟浩然语言风格)

导语:孟浩然的一首诗,语言质朴,结构自然,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主要描述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这首诗笔法顺畅,语调平和,语言质朴,结构自然,笔墨省净,点染疏豁,情感真挚。

《夜归鹿门歌》

唐代: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

1、渔梁:通鱼梁

2、烟树:指傍晚树色的烟,昏暗不清。

3、庞公:庞德公,汉末隐士,住在岘山。

4、岩扉:山岩豁口如门状。

5、幽人:隐居之人。

鹿门山位于湖北襄阳县城东南的东津镇境内,频临汉江东岸,与同是文化名山的岘山隔江相望。孟浩然早年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中,四十岁赴长安求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追慕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幽居鹿门山。

这首《夜行鹿门歌》,写夜归时一路所见的情景,既有纪实之意,又歌咏了归隐的情怀志趣。首二句写傍晚江行见闻,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两相对照。三、四句说行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五、六句是写承着月光攀登鹿门山山路,到了以前庞德公的隐居处。最后两句末句写隐居处的境况,一人在寂寞的山林里自在来回。

全诗以简单的文字铺就,没有刻意的雕琢,却呈现了一幅充满和谐清远况味的山间晚景的水墨画,前人评孟浩然诗:“襄阳气象清远,心中孤寂,故其出语洒落,洗脱凡近。”

本文内容由小开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