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保证念佛一心不乱的五大要求是什么(保证念佛一心不乱的五大要求有哪些)

导语:保证念佛一心不乱的五大要求

【集中闭关念佛是快速成就一心不乱的要素,譬如短期的佛七,或长期闭关念佛等。】

在净土宗的修持中,很多大德高僧根据《阿弥陀经》中“若一日乃至若七日”的教导,开展了“念佛七”等克期取证的修持活动,以确保能早日证得一心不乱。但无论佛七还是闭关念佛,必须具备几项基本条件,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1.对于所居处所的要求

所住的处所要环境幽静,温冷适宜,没有人为或自然灾害,最好是有古德修行成就或加持过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下,由于没有太多的干扰,内心比较容易安宁和入定。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具备五个条件的处所是最好的修定处所。一是不需要非常辛苦就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二是所处环境贤善,没有野兽、非人和怨敌、仇家的干扰;三是所居地不易引生疾病;四是有戒律和见解相同的师友同住为伴;五是人少寂静,可以减少修定的干扰。在《庄严经论》中将之归纳为“具慧修行处,易得贤善处,善地及善友,瑜伽安乐具。”

对于现在的修持者,特别是在家人来说,要具备以上所说的条件,是比较困难的,但在念佛时,最好尽力避免所处环境的干扰,否则想获得一心不乱是很难的。

2.精严持守所受戒律

戒定慧三学的顺序是隐含修行次第的,必由戒而生定,由定而发慧。戒律是从比较大的范围来规范我们的心念,对于所受的别解脱戒、菩萨戒乃至金刚三昧耶戒,若能严持不犯,身口意散乱的范围就大大的缩小了,在此基础上,再依据上述的念佛方法修习,则会比较容易获得一心不乱。宗咯巴大师说,戒律清净是快速引发念佛三昧的重要因素。

一心不乱本身是善心,如果对身口意的恶业不加以遏制,是不会引发定心的。对在家人来说,最起码要遵守五戒、奉行十善,修大乘者尚须受持菩萨戒,修密法者还要加受三昧耶戒。每一不同层次的戒律都有不同的约束范围,如果对持戒视为畏途,想通过念佛获得一心不乱不过是徒费光阴。

3.少欲知足

对于世间的一切享受,诸如美味的饮食、漂亮的衣服、豪华的住宅等内心远离贪著,不奢求物质的享受,只要能满足于基本的生存条件即可。古德曾说,安贫才能乐道。追求佛法的修证和享受五欲的“快乐”是不可能“双运”的。具备此点尚需对无常、苦谛有深刻的认识和体悟。所以说佛法的修持具有系统性和次第性,如果对基础的内涵没有修持,后面的法无论如何高深和微妙,也是难以修习成功的。

4.避免繁忙的事务和劳作

在闭关修习念佛期间,最好能远离一切与修习无关的事情,诸如世间的一切劳作和琐事,这是修习一心不乱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一个想真正成就一心不乱的人必须如此。但对于在家人来说,确实很难做到,暂时可以在工作之余,尽量减少业余世间的不必要应酬,或举行短期闭关如佛七。

5.防护外境对六根的干扰

平时在修习止之余,在日常待人处事、六根对境时,要严密防护外境对内心的侵扰。当眼睛视物、根境相合时,必定会对悦意的产生贪爱,对不如意的产生嗔恨,对此应该以正念、正知的力量,不放纵自己随境而转。假使由于烦恼增上、忘失正念等原因而起是非好恶之心,应即刻提起警觉,务必将此心从恶性杂染中转为善念,哪怕是中性的无记。本来专心修习念佛的时间不多、成效微薄,如果再不注意守护自心,仅有的些微止体验必将付诸东流!

以上所说之五点,是获得一心不乱和增长念佛体验的重要因素。在《菩提道炬论》中说:“失坏止支分,虽励力修习,纵经多千年,不能成正定。”《修道次第论》中说:“如果能不贪著诸欲,清净持守所受戒律,能忍受诸苦,精进努力地修持,就会很快的成就奢摩他正定。所以,<解深密经>等经中说,六波罗密中前四度是修习止观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想真正获证一心不乱的念佛三昧者,必须对《瑜伽师地论·声闻地》中所说的修习专注之十三种资粮认真学习、充分具备。

本文内容由小岑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