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钢筋图集梁的表示方法(梁钢筋图例说明)

导语:钢筋图集学习——梁

1.楼层框架梁(KL)(16g101—1:84页)

端节点:(1)上层钢筋:①直锚(lae);②不满足直锚(梁纵筋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向下弯折15d); (2)下层钢筋:①直锚(lae);②不满足直锚(梁纵筋伸至梁上部纵筋弯钩内侧或柱外侧纵筋内侧向下弯折15d);

中间节点:(1)上层钢筋;能通则通,不在支座内锚固,可在支座外搭接(详见本文第6、7节)。(2)下层钢筋,①在节点外(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置位于较小直径一跨)1.5梁高外搭接(搭接长度≥Lle);②在柱内锚固,锚固长度≥lae且≥0.5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5d。

当上柱界面尺寸小于下柱截面尺寸时,梁上部钢筋的锚固长度起算位置为上柱内边缘,梁下纵筋的锚固长度起算位置为下柱内边缘。

钢筋端头加锚头(锚板)锚固施工现场应用较少。

2.屋面框架梁(WKL)(16g101—1:89页)

端节点:(1)上层钢筋(16g101—1:67页):施工现场最常用的一般是选取⑤图做为框架梁与边柱/角柱纵筋的连接方式,梁上部纵筋伸至柱外侧钢筋向下弯折≧1.7Labe且伸至梁底。(2)下层钢筋,同楼层框架梁(KL)。

中间节点:同楼层框架梁(KL)。

3.非框架梁(L)(16g101—1:89页)

端节点:(1)上层钢筋:①伸入端支座直锚(≧La)②伸至端支座对边向下弯折15d;架立筋搭接长度150mm。(2)下层钢筋:①不受扭:直锚(伸入端支座带肋钢筋12d,光园钢筋15d),不满足直锚(伸至端支座向上弯折135°,弯折平直段≧5d);②受扭:伸至端支座对边向上弯折15d。

中间节点:(1)不受扭(带肋钢筋12d,光园钢筋15d):(2)受扭(≧La)。

4.梁侧腰筋(16g101—1:90页)

梁腹板高度(不计板厚)≧450时,梁两侧配纵向钢筋,间距≦200;

①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②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①腰筋不受扭: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15d;②腰筋受扭:搭接长度(Lle或Ll),锚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非框架梁也是这样,详见图集89页);

框架梁和非框架梁腰筋在箍筋内侧。

5.梁钢筋间距(17G101-11,4-1页)

①上部纵筋水平净距(钢筋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30mm和1.5d(d为上部纵筋最大直径);②下部纵筋水平净距≧25mm和d;③下部纵筋多于两层时,两层以上纵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至少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1倍;④各层之间净距≧≧25mm和d(d为两层纵筋直径较大者)。

6.梁非贯通筋(17G101-11,4-1页、4-2页)

①第一排梁净跨1/3,第二排梁净跨1/4;当相邻跨不相等时取较大净跨值。②当相邻两跨的净跨长度差较大时,短裤净跨长度更小时(短跨全跨为负弯矩),在短跨内通长配置设计制指定的钢筋或按两支座中较大配筋面积的纵向受力钢筋贯通。③普通楼、屋面梁边支座为简支时(即按铰接设计),边支座上部构造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净跨的1/5。

7.框架梁上部通长筋设置、通长钢筋与负弯矩筋搭接(17G101-11,4-4页)

①抗震等级一、二级≧2φ14,且≧两端支座配筋较大面积1/4;抗震等级一、二级≧2φ12。通长筋和架立筋一般设置在箍筋的角部。框架梁必须设置通长筋,非框架梁上部可不设置通长筋。②通长筋与负弯矩筋直径相同,接头宜在跨中1/3净跨范围内;通长筋小于负弯矩筋,负弯矩筋伸出长度按设计要求(一般1/3净跨,特殊情况除外),搭接长度为Lle。③通长筋搭接时。搭接范围内箍筋应加密;框架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与架立筋搭接时,箍筋不需要加密。④集中标注通长筋不带括号,架立筋应注写在括号里。⑤架立筋与负弯矩筋搭接长度为150mm。

8.框架梁下部钢筋从11G开始就取消了弯折锚固(17G101-11,4-6页),能通则通,或直锚;若柱两侧梁宽不同或下部纵筋根数不同。或下部纵筋较少,个别无法贯通中柱截面的可考虑弯折锚固的方式。

9.梁一端为框架柱,另一端为梁或剪力墙(17G101-11,4-8页)

梁纵筋锚固和箍筋加密区:梁进入框架柱为支座按框架梁处理,梁进入非框架柱按梁处理。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