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病毒病的药有哪些(防治病毒病害的药剂)
导语:防治病毒病的主流产品,号称植物“疫苗”,氨基寡糖素你会用吗?
导读:
氨基寡糖素既具有促长作用,又具有治病杀虫效果,目前在农业农村部获得登记的制剂及复配剂87个(含原药),剂型主要为0.5%、1%、2%、3%、5%含量的水剂产品,以及可溶性液剂、颗粒剂、水乳剂、悬浮剂、悬浮种衣剂等复配剂型。
登记作物主要以番茄、烟草、辣椒及马铃薯病毒病为主,近两年又扩增了登记对象,如水稻稻瘟病、番茄晚疫病、黄瓜根结线虫、芦笋茎枯病、棉花黄萎病、西瓜枯萎病、五味子白粉病、草莓白粉病、人参疫病、樱桃树褐斑病、白菜软腐病、榛子树白粉病等。
由此可见,氨基寡糖素作为一种对植物病虫害产生免疫的“疫苗”,以及作为传统病毒病防治产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总结,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促进生长、防治多种病害及虫害的多功能优质农药产品,加上其低毒、低残留的特性,成为当代绿色农业用药的主力军。
然而,作为农药界的新贵,氨基寡糖素曾经在市场上风光无两,为啥在逐渐开发出诸多潜在功能之后,就在市场上沉寂了呢?
一、定位有多高,期待就有多高,落差也就越大氨基寡糖素的提取,经历了三个步骤:从海洋虾蟹外壳提取多糖类天然产物,为市场上较为常见的“虾壳素”叶面肥;而后经过脱乙酰基后变成壳聚糖,同样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叶面肥;最后再经过酶解后,制成最终的氨基寡糖素。
所以,氨基寡糖素虽然具有杀菌杀虫的双重功效,但对农作物促长特质一直未变。
当前,市场上的氨基寡糖素定位,基本上都在抗病毒、促免疫、养土壤、防病害、促生根、提品质、无污染、解药害、治线虫等作为核心功能进行宣传。
殊不知,如此“万能”的农药产品,势必会让使用者期待满满,事实是,单独使用或掌握不了氨基寡糖素的使用方法,是很难达到增产、杀菌、治虫的目的,很多用户在使用后,发现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奇,一阵风过后,市场尽显冷清。
二、精准定位,才是氨基寡糖素未来的出路首先,不否认氨基寡糖素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农药产品,而突显其优秀一面的,则是氨基寡糖素的精准定位:
1、单独使用,非明智之举
单独使用氨基寡糖素,若想达到杀菌治病的效果,则需要大剂量使用。
当前市场上推广氨基寡糖素亩用量,仅为20-40毫升,而农业农村部登记用量,最高超过200毫升/亩,且需要连续3次以上施药。
基于氨基寡糖素的用药成本,大剂量多轮用药代价太高,从而失去了性价比。
2、科学混配,可以成为“万能”助剂
氨基寡糖素具有为农作物补充营养物质及刺激作物生长发育的功能,又能抑制病菌繁殖和病毒扩散能力,同时还能激活植株体内的防御免疫系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抗逆及促长能力。
在不单独使用的前提下,若想激活以上功能,采取和其它农药混配的模式,则是提高其价值的直接手段。
例如和烯酰吗啉混配,可提高防治霜霉病的效果;和芸苔素内酯混配,可提高促长效果;和氟环唑混配,可提高防治叶斑病效果;和免疫蛋白混用,可以提高防治病毒病效果;
所以,科学混配,以“万能”助剂的形式定位,才是氨基寡糖素立足市场的核心价值。
3、恶性竞争,致使氨基寡糖素身价降低
氨基寡糖素品质的优劣,在于原药的提纯度。
以上我们了解到,氨基寡糖素是由虾蟹甲壳提纯而来,而提纯的过程,则是决定成本的关键,优质提纯的氨基寡糖素,效果能得到保证,但成本一定不会低;粗劣的提纯方式,生产成本降低,但效果一定不会好。
在氨基寡糖素风靡市场时,优劣不一的氨基寡糖素涌向市场,往往给农民朋友造成一定的错觉,从而拉低了该产品的身价,这也是造成当前落寞的因素之一。
三、理性看待,细化市场据农资市场调查发现,5%氨基寡糖素10毫升/袋规格,零售价仅为2元,而一袋氨基酸叶面肥,品质较好的还能零售3元/袋,对农民朋友来说,氨基寡糖素的功效无论有多全面,喷施后的结果,还没有一袋叶面肥来得有效果,那么,多么神奇的功效都是浮云。
所以,对于推广者来说,首先要认清氨基寡糖素的特性,而后将产品进行细分化推广,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和针对性农药进行混配。
如在防治根结线虫方面,以0.5%含量举例,农业部登记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用量为600-800毫升/亩,施药时若能和阿维菌素进行配合使用,既能提高杀灭线虫的速效性,又能增强持效性,对此,大家可以举一反三,采取这种方式,或许可以使氨基寡糖素重现荣光。
本文内容由小开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