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北宋山水画家范宽(北宋范宽山水画代表作)

导语:范宽:北宋山水画大师,千古一人,作品赏析

范宽(约950-1031间)是北宋的山水画大师,籍贯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字中立,一说名中正,字中立,因个性温厚,卓有大度,关中人习称性缓为宽,故名。其画初学李成(916-967)、荆浩(10世纪),后因长年观察自然而独创一家面貌

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采三段式构图,近景为下方居中的巨石,中景则是驴队所在,远景画一高耸主山。山腰下藉云雾留白,凸显空间远隔之效。全幅以方折墨线钩勒轮廓,再藉短簇如雨点般的皴笔,模拟土石质感。庞大山体与画中的行旅驴队形成强烈对比,展现出慑人的雄壮气势。右下方树荫下署有「范宽」名款

宋 范宽 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石渠宝笈续编》原题作〈宋范宽行旅图〉,与范宽(约950-1032后)〈溪山行旅图〉相比,结构完全相同,惟溪桥位置稍有高下,尺幅亦较〈溪山行旅图〉为小,欠缺范宽原作的雄伟与高峻之感。

此作画曾为王时敏(1592-1680)所藏,左右方裱绫有王氏八十岁(1671)及宋骏业(?-1713)丙子年(1696)的跋语各一,入清宫收藏后,高宗(1711-1799)亦作有御题一首。画幅的笔墨秀润工整,俨然有清初画风的特色,据近人研究,很可能是出自王翚(1632-1717)所仿。

北宋 范宽 秋林飞瀑图 台北故宫藏

范宽学画初期,取法于荆浩、李成,后来立志革新,移居终南、太华诸山中,朝夕对着真实景象,创意构图,最后终于领悟到“山川造化之机”,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图无款,旧传为范宽所作。图绘秋山栈道瀑布流泉,远处岩关列岫隐约可见,气势磅礴,景色宜人。著录于《石渠宝芨三编》。

宋 范宽 临流独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画家款印,清代着录将作者定为范宽(约950-1032后)。双拼大轴,画中央,主峰堂堂耸立,造型雄伟;山顶密林丛生,构图明显传承自范宽〈溪山行旅图〉。惟岩石画法,已由「雨点皴」转化为侧锋砍斫,再佐以湿墨染晕,俨然具备「小斧劈皴」的概念。而独坐临流的点景人物,减笔草草,形象也与〈溪山行旅〉中赶驴的队伍不同,据此分析,〈临流独坐〉的成作年代,或更近于南、北宋之间的李唐(1049-1130后)。

宋 范宽 雪山萧寺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描绘数峰高耸,山顶遍布密林,其下岗岭相连,林木深邃,并点缀古寺﹑关隘﹑寒泉及行旅。通幅山势极为健硬有力,章法严整而富有变化。墨色染出阴霾的天空,益能衬托出雪岭高寒的气氛。和〈溪山行旅图〉相较,此幅的皴法与树法已略呈概念化的倾向,推测成作年代应稍晚,但仍不失为理解范宽风格的重要参考。

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绢本水墨 193.5×160.3厘米 天津市博物馆藏

此图画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笔墨浓重润泽,皱擦多与泻染,屑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皱于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此图历来受到广泛重视。清代收藏家安岐称其为“华原生平杰作”。因此在范宽有限的传世作品中尤其难得。名款“臣范宽制”四字,隐于前景树斡中,因年久字迹漫漶不易辨认,关于此图是否为范宽之作,近年在绘画史家间尚有不同看法,但说它是宋画中代表范宽画派的重要作品,则是大家公认的。据收传印记,可知历经清梁清标,安岐鉴藏,乾隆时入内府,1860年英法联军掠圆明园时曾流落民间。

本文内容由小姿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