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抓基础达标练抓重点提升练是什么书(注重抓基础)

导语:抓基础重能力 提高复习效率

一、为什么要狠抓双基,夯实基础

我们知道高三化学复习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高考的。考试大纲明确指出:“高考是选择性考试,在于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但是,能力的考查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这是被广大中学师生和社会各界普遍承认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狠抓基础知识,重视能力的培养。其理由如下:

㈠ 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不能令人十分满意,

参加高考的学生绝大多数都经过了从初三到高三的化学学习和近一年的考前复习,理应对中学化学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相当熟悉,对高考试题中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应该能够顺利地作出答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有关高考阅卷的信息反馈可知,不少考生在解答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时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⒈ 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头脑中存储量不够,某些基础的知识储存无序,不准确,不扎实。如:考查中学化学中的基础实验,但完全答对的比例很小,有的考生仅把还原剂答成了KMnO4。

⒉ 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无机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有机物结构简式不合要求,书写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如相当多的考生不会写锗和铋的元素符号,NH4HCO3写成NH3HCO3写成NH4CO3。

⒊ 文字表达不到位,叙述能力差,加之化学基础差,化学术语使用不当,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判断,甚至答案自相矛盾。

⒋ 自学能力的和思维能力不符合试题要求,接收题示信息与信息加工能力差,部分考生审题不全面和发现问题能力差。

⒌ 基本计算技能差,答题速度慢,不注意解题格式、步骤、有效的数字的运用等。

⒍ 心理素质较差,答题粗心,答非所问。

㈡ 高考试题非常重视基础

⒈ 虽然高考是选拔考试,但试题仍然非常重视基础。既注意了突出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相对较广,又强化了学科能力的考查,保证了测试目标的相对稳定,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⒉ 历年试题中容易题约占20%,中等难度题约占60%,二者相加约占80%,如果考生重视基础,其成绩还是很理想的。

⒊ 历年高考试题中,虽然有创新和发展,但选择题的新面孔并不多,充分体现了溶合的思想,以致一些试题很难认定属于哪一个方面的,许多试题以中学化学内容为基点,以溶合的方法为手段,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对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子结构、化学平衡中的有关计算、强酸强碱混合液pH的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等年年考查的热点进行了有变化、有发展的考查;对化学与生活的结合,强化数学悟性,重视空间想象力等方面都进行了考查。同时,试题注意落点均定在中学化学的最基础的知识水平上,落点降低了,无疑对中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切实加强基础教学,并贯彻到整个教学实践中去,把加强基础教学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科科学素养。

二、怎样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⒈ 深钻教材、教学大纲、考试说明

总复习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这如同盖房子,只有把地基打牢,才能盖得起高楼大厦,学生只有把基础知识真正学懂、学会、融会贯通,才能运用自如,层层加高。但是,抓基础并不是只抓那些简单的知识,容易的知识,而是要把教材中那些工具性、系统性、关键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学懂学会,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因此就必须深钻教材,吃透大纲、考试说明,注意复习计划、内容、资料等的针对性,抓住高考热点问题,把住高考的脉搏,掌握中学化学的目标要求,抓住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弄清教材的“点、线、面”三者的联系。

⒉ 抓好工具性知识

化学学科的工具知识通常可分为文字工具和计算工具两类。

文字工具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有机物的结构式等等。这些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的组成、数量、结构、变化的一种特殊文字。

计算工具就是能应用化学式、方程式、质量分数、pH值等及一些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只有掌握了这些工具、弄清其含义,会写、会用,才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要物质的认识、理解和运用,才有助于对其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历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都十分重视化学用语的考查,在历年高考化学试题中,直接考查化学用语的试题约占30%左右,间接用到化学用语的地方就更多了。在答卷中,学生因用语失误而不得分的大有人在。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化学用语教学,要求学生该记忆的要强化记忆,对不规范的书写,符号的连接顺序都要严格要求、坚决纠正,要坚持严肃、科学的态度。对化学计算要强调解题格式、量纲、有效数字等的正确使用。

⒊ 抓住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复习教学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住知识的核心,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相应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的系统性,只有抓住了知识中的基本点,掌握住知识中的主线,重视衔接,才有可能用来解决与它相互联系的问题,即知识的综合性,也就是知识的点、线、面、网,即知识的立体交叉网络。

在总复习的整个过程中注意知识的纵向深入,横向拓宽,重视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有序储存,抓住知识的系统性,并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网,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以达到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应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复习,如:复习盐类水解概念时,要把握住盐类水解的实质,即组成盐的离子和水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盐类水解的外延是:具有弱酸根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的盐才能发生水解。同时注意对概念进行类比,如:对“四同”概念即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可列表比较它们的异同和四个概念的适用范围,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辨析。

对于重要物质的复习则采取综合办法,以元素周期表为体系,从原子结构入手,概据物质变化的规律,掌握物质的制取方法,从而去利用物质。

⒋ 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只将知识平铺直叙地理一遍,而应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找出那些影响全局的知识,即抓准关键,突破难点,善于挖掘知识中隐含的深层次内容,应用化学理论和规律统摄整理知识点。

在化学总复习中,如果仅仅只抓住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构成的知识网络,学生的头脑中就只有概念的骨架,而“无血无肉”,这样就形不成能力。重点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讲究效益的前提下,务必使学生透彻理解,牢固熟练地掌握,并且要逐步的深化。重点抓住没有,不能单纯从用的时间多,要求的深度大,题目出得难等方面看,而应当使学生理解清楚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方法与规律,做到提纲挈领,脉络清晰,才叫抓住了重点。

所谓“突破”,也不是简单地多次重复,而是要把知识层次分明,内在联系的规律揭示给学生,并使学生真正地领会和掌握。例如:电解质一章,关键要掌握两个问题:一是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重点是离子间的氧气化还原反应,关键要求掌握离子和原子的放电顺序,这样对原电池、电解、电镀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二是掌握离子间浓度的变化,从而就解决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电离平衡,pH值等计算,并认清溶液的性质。

⒌ 因材施教,力求落实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具备所要求达到的能力。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是看学生知识掌握了多少,能力提高了多少。

复习中,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知识基础和心理状态,确定教学进度、深度和广度。对教材进行恰当处理,适当地删减,不求多,不求全,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解一组题会一组的题,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在解题中找出规律性的联系和方法,把每一个练习,每一组题作为一个手段,通过它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通过它培养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对于基本的主要的练习,要求学生必须练前有准备,练后要及时讲评,进行质量分析,错误要订正,会的也要查一查还有没有漏洞,直到能做一份“满分的卷子”。这样,每做一次练习,就落实一大批知识、方法、并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中使他们的基础更加扎实,能力、习惯、方法等方面也都有所进步。

⒍ 精讲巧练,讲练结合

总复习的过程中,绝不是简单复习归纳知识的过程,而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使已学的知识更加的系统,更具条理,使他们对知识的运用更加熟练,更加灵活,更具有条理。这个过程不是靠教师满堂灌来完成的,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主要不是靠教师讲会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学会的、练会的。

因此,教学方法必须采取讲练结合,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要精讲,练要巧练;精讲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地讲关键、讲问题、讲方法、讲思路。巧练不是题海战术,不是课下争时间,而是要求题目类型多样化,练习要采用多种形式,题目范围紧紧围绕历年高考热点,题目不要“怪、偏、超”,要反映出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灵活性、关健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等,使学生对知识掌握达到懂、会、熟、巧的程度,并具备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⒎ 重视实验,加强规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考试题中化学实验试题占有相当比例。对考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查,既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又是选择人才的需要。

在化学复习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多做实验,并指导学生会观察与思考,要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带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弄懂实验目的,操作要点,重要仪器的使用,和一些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逐个落实考查的知识点、观察点、操作点、叙述点,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精神。但并不是把教材上的实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材的要求,复习的时间等,对重点实验可重新选编,重新安排,尽量给学生提供亲手做实验的机会,也可开放实验室,举办实验展览。

⒏ 加强学法指导,落实能力培养

为向高校输送更多高水平的人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作为普通教育最后阶段的高中教学,理应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学化学教师所接受。但是,在教学中真正要把培养学生能力很好地落实,仍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认真研究和做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在《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中学化学的四个学科能力中,观察是入门,实验是手段,思维是核心,自学是方式。对这四个能力的培养,要从一开始就纳入教学计划,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挖掘培养能力的因素,并尽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承认学生的主动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

在教学中培养能力要和指导方法相结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练后反思,建立“错题档案”或“备忘录”等,使学生学会自我探索知识,自我纠正错误,自己弥补知识漏洞等,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能够举一反三,独立解决新颖的问题。

在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教师必须精心备课,精选例题,精讲巧练,搞好讲评,充分发挥典型例题在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9、注意教学中的过细

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对某些基本概念,试题中的关键字句能字斟句酌,咬文嚼字,书写规范、正确;注意化学计算的单位、格式、解题步骤、有效数字的使用,对化学用语要注意准确表达,语言到位,符号写对,连接顺序正确。

10、注意高考试题的变化

历年高考试题比较,总体上为保持稳定,稳中有变,有的热点内容年年必考,有的内容几年一考。考题内容基本不变,但考题形式可能变化;往年的选择题可能变为填空题、问答题或者计算题;小题可能大作,大题可能小出等等。复习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潜心研究,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应对这些变化的适应性训练,达到以不变应万变,在高考中取得很好成绩的目的。

本文内容由小信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