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西游记教育孩子该不该打打了会有什么后果呢(教育孩子到底该不该打)

导语:西游记:教育孩子该不该打?打了会有什么后果?如来佛祖早有训示

导语:很多家长都为孩子不服管教而感到头疼不已。包括老师们,现在不让体罚学生,犯了错误也只能谆谆教导,而不能拳打脚踢。

即便教师专用的“戒尺”也不让用了。教师体罚学生,轻则被家长、校长训斥数落一顿,重则丢掉饭碗。

所以,有些淘气的孩子便如同那不戴“箍儿”的孙悟空,没有约束,任意互为,甚至敢在教室里“大闹天宫”。

孩子犯错,在说教未果的前提下,真的不能“体罚”吗?其实也不尽然,“深刻”的教训正是从体罚开始的。

无论是古代惩罚犯人的刑具,还是现在“狱友们的相互切磋”,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让你更好的记住犯罪的“后果”。

然后你才能“痛定思痛,痛心疾首”的后悔自己当时的冲动和失足。“多么痛的领悟,”关键就在一个“痛”字上。

一个人误入歧途、并且顽固不化的人,倘若体验不到肉体的惩罚,是很难靠说教来达到教育目的的。

1、“体罚效果佳”,孙悟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即便孙悟空本领再大、悟性再高,也是如此。

悟空虽天资聪颖,但倘若引导不好,误入歧途,那将会成为社会的祸害。顽劣到无法约束,再聪明也难成正果。

当初,如来佛祖要观音菩萨去找取经人,就曾经给观音菩萨三个箍儿。并且这样跟菩萨说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处各不相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

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如来佛祖说得很明白:倘若他不服管教、执迷不悟、那就只能让他尝一尝皮肉之苦了。

而且,如来佛还给出了具体的体罚办法,就是给孙悟空的头上戴只箍儿,姑且简称“猴头箍”。管不了的时候,就让唐僧念紧箍咒。只要一念咒,管教悟空“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疼得受不了,自然也就服管教了。

不愧是如来佛祖,说的话真是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啊。倘若自己手里没有个杀手锏和秘密武器,凭什么让人家服你?

2、同为徒弟,为何八戒和沙僧却不必“体罚”?

虽然如来佛祖给了观音菩萨三个箍儿,但观音菩萨却并没有给唐僧另外那两个徒弟,只给了本事最大、也最难管教的孙悟空。

另外两个箍儿,观音菩萨一个给了偷袈裟的黑熊怪,另一个给了劣根难除的红孩儿。

那么,八戒和沙僧为何可以不戴箍儿呢?因为八戒是师傅的贴心小棉袄和代言人,八戒不但会撒娇,会道歉,而且很会顺着师傅的思路说话。

比如,三打白骨精的时候,悟空打死妖怪,那八戒却说:“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让你给打死了,这哪里是妖怪,分明就是好人吗。”

八戒的说出的话,恰是唐僧心里想的。这样“乖巧贴心”又善解人意的好孩子“还用体罚他吗?

至于沙僧,就更不用了。沙僧保护唐僧的目的明确:将来能修成正果——成就个人。这是个懂得把握自己人生、知道努力上进的好孩子。保护好了唐僧,也就等于保护好了自己的前程。如此目标明确,有规划的好孩子,就更没必要体罚他了。

其实,不给他们戴紧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悟空比他们两个本事都大,如果不听话,悟空可以带师傅去体罚他们,唐僧只要掌控好悟空就行了。

总而言之,对于有些个别的孩子,不体罚真的不行,尤其是针对那些“头脑很聪明却不走正道”的孩子。以皮肉之苦约束管教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要趁早打,千万别打晚了——晚了,你就打不过他了。

虽然说教育孩子最好是“文斗不要武斗”,但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很多孩子,就服“武斗”。

本文内容由小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