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三寸不烂之舌是谁的典故(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哪里)

导语:“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竟在这家寺院中,源于中国佛教翻译第一人

从前一直以为“三寸不烂之舌”就是指能说会道,善于辞令。没想到这次去了西安草堂寺之后,才知道“三寸不烂之舌”还有另一个典故。位于西安户县草堂镇的草堂寺是中国汉传佛教三论宗祖庭,始建于东晋末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始称长安大寺,后因寺以草苫覆顶,故名草堂寺。

草堂寺红色的山门很是古朴,通常居于山林处的寺庙山门多分为三间,正中为“空门”、两旁为“无相门”和“无作门”,所以也叫“三门”,而草堂寺的山门只有一门。山门的意思是僧俗的分界,也就是说过了这道门,就进入了僧界。

后秦皇帝姚兴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年)迎请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住此译经,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组织、大规模翻译外国经文的壮举,鸠摩罗什译经律论94部425卷,成为了中国佛经四大翻译家中最早一人(其余为玄奘、不空、真谛),草堂寺也成为中国最早的佛经翻译基地。唐初高僧吉藏以鸠摩罗什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散步论典为依据,创立了三论宗,尊罗什为始祖。

草堂寺作为罗什的译经道场,成为三论宗祖庭。还由于华严宗五祖定慧禅师即宗密,曾在草堂寺著书讲学多年,又被视为华严宗祖庭。日莲专依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建立日莲宗,日莲宗信徒也将草堂寺视为其在中国的祖庭,并尊鸠摩罗什为初祖,日莲宗还经常组织代表团来参拜。草堂寺被中国佛教三论宗、华严宗和日本佛教日莲宗尊奉为祖庭,在世界上都独一无二。

寺内有个“大智圆正圣僧禅师肇碑”,立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高2.5米。碑文记述了雍正皇帝敕封僧肇为“大智圆正圣僧”、敕寺名为“圣恩寺”。敕寺院大殿为“大智宝殿”以及山西督抚遵照圣旨在草堂寺致祭的情况。僧肇为鸠摩罗什的弟子,为誉为“中华解空第一人”,兼通三藏,精于谈论,并著有《肇论》等著述。

草堂寺庙宇的建设遵循了佛教建筑规制,寺门朝南,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展布,依次是山门、天王殿、钟楼和鼓楼、碑廊、碑亭、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殿和三圣殿、厢房、法堂。

相传隋大业二年(606年),唐高祖李渊为郑州刺史时,曾为次子李世民目疾来草堂寺求佛保佑, 造石佛一尊送入寺内供养。

法堂是草堂寺中轴线第四座殿堂,也是寺院中按照宗教仪规说法、传法的重要场所。殿内供奉法身佛——毗卢遮那佛,高约2米,位于千叶莲花座上,每一莲瓣上有一尊小佛,表示千百亿化身佛。每一莲瓣代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莲座代表华藏世界。

通高28米的藏经楼共三层,重檐三滴水歇山顶风格。一层供奉的着释迦牟尼佛、上行菩萨、无边行菩萨、净行菩萨、安立行菩萨。据《法华经》记载,这四位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护持、读诵、广说《法华经》的菩萨众中的四位导师。佛像后背为“东方琉璃世界”的浮雕。藏经楼二、三层珍藏有数千册佛教典籍,尤以27枚梵文叶经最为珍贵。

寺院里最出名的是鸠摩罗什舍利塔,塔高2.46米,8面12层,用玉白、砖青、墨黑、乳黄、淡红、浅蓝、赭紫、深灰八种不同颜色的宝石雕刻镶拼而成,故称“八宝玉石塔”。舍利塔设计为天宫楼阁的样子,下为铁围山,内为香沸海,中央涌起三层云台,台上雕有八边形宝龛,龛上覆四角攒尖屋盖,盖顶有宝剑。塔周浮雕有云纹、水波、须弥山等图案,檐下有飞天等雕刻。

相传公元413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鸠摩罗什对众人起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不久,鸠摩罗什圆寂,在逍遥宫依佛制焚身,火灭身碎后,惟有舌头完好无损。三寸不烂之舌,证显鸠摩罗什之誓。这也是“三寸不烂之舌”的另一个典故。

除了鸠摩罗什舍利塔,寺中还有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就是这口井中不断冒出白色的烟雾。传说井下有一巨石,石上卧一蛟龙,早晚呼气,从井口冒出,遂成“烟雾”。当然这只是传说,实际上是因为草堂寺靠近终南山,而终南山沿线一带属于热水带地区,每年秋冬时节水汽上升,形成薄雾。

冬日的草堂寺很是安静,一块“烦恼即菩提”的牌匾禅意十足。

一只很有灵性的猫跟了我们许久,最后卧在舍利塔外的蒲团上眯着眼睛让我抚摸了良久,可当我们准备离开寺院时,它便不再跟随,依旧卧在蒲团上。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