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佛说的佛(佛到底在讲什么)

导语:我们常说“佛”,都知道“佛”,但这个“佛”字是谁“造”的?

我们常说“佛”,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佛”这个字是谁“造”的?

我们知道,佛教是从古印度传到中国的,由于是两个不同的个国家,当时传过来的时候,是巴利语或者别的语种,“佛”这个字是不会存在的。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佛指的是佛陀的简称,又指佛教徒称修行圆满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是谁创造了这么一个字?一用几千年不变?

这个中国第一位创造“佛”字的人,叫牟子。

牟子是岭南苍梧人,也就是现在的广西梧州。

牟子原是儒生,博览经传,也读神仙家之书,但认为虚诞不可信,常以五经难之。东汉中平6年(189)灵帝死后,天下混乱,他与母避难交趾,26岁回故乡苍梧(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娶妻。因感“方世扰攘,非显己之秋”,执意不仕,而致志于佛教,兼研《老子》。“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乃作《理惑论》答辩,针对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引起种种议论和疑难,分别给以辩解。

那时候的广西属于文化荒漠,历代名士名作,能流传下来的极少。唯独牟子的佛学论著《牟子理惑》,一直流传至今。不少名家教授据此写出了一批佛学、史学、哲学中很有价值的论文,其影响及于日、法等国。

谈古人,我们总爱比较,说诗人,就让李白和杜甫PK,说佛教,就让玄奘和鉴真比较。牟子几乎没人可类比:由儒学五经到诸子百家,甚至兵书方术,广读博览,最后锐志佛道,兼研老子。但他绝不死读,而是“博取众善以辅其身”。读道书却不信方术,常与之论辩并战胜之,锐志佛道后世俗之徒骂他异道,他还以笔墨维护其矢志的事业。

牟子的学识辩才,深为社会所赞许,也为太守刺史所赏识,虽然牟子不问达于权贵,但权贵却屡谒请他出仕,他全都婉辞。终其一生,一个文武兼备的奇才,没当过一天官。没领过一文钱俸禄,真正淡泊名利,修身保真,为道献身,堪称后世师表。

对待外来文化牟子不是简单的“拿来”“照抄”,而是在哲学思想上选取共同点进行融合。他把“佛”同“道”联起来,佛之言觉犹道之导致无为,说:“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他引儒家道家的论点,都是为了弘扬佛法。

就像他常说的一句话: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

牟子生活的时代,正是道教刚创立的时代。可想而知,拿外来的佛教PK本土的道教,不仅有勇气还要有智慧。

所以,在辩论中,牟子大量引用儒家、道家经典,尤其老子、孔子的经典,广取譬喻,反而极少引用佛经,因为当时佛教刚开始流行,对于这个外来的宗教,人们对它还很生疏,很不了解,只能用中国固有的观念来看待它、理解它。

据史籍记载,牟子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居士。他写的《理惑论》(也称《牟子》)也被称为我国第一部有关佛教的居士著作。

本文内容由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