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的意思(锡飞杯渡什么意思)
导语: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题玄武禅师屋壁杜甫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杜甫,本书卷二《绝句》等已介绍。此为杜甫于宝应元年(762)在梓州(今四川三台潼川)时作。当时玄武县(今四川中江)属梓州。玄武县东二里处有玄武山,山有玄武庙,即杜甫所谓玄武禅师屋。该庙在梓州治所之西不远处,《题玄武禅师屋壁》当是杜甫游览玄武禅师所居屋,题在壁画上的。
首联将画家直接说成是顾虎头。“顾虎头”即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人称“才绝、画绝、痴绝”,尤精绘画。善画神仙、佛像、禽兽、山水。“沧洲”乃传说中神仙生活的地方,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称该地去中国数万里,“其洲方千里,花木常如二三月,地土宜五谷,人多不死,亦出凤凰、孔雀、灵牛、神马之属”。前两句着“何年”二字,便显得煞有介事,仿佛这幅壁画真的为顾恺之所作。读者当然不会真的相信这一点,但是我们都可能承认这幅画画得非常好。
颔联对画面的内容作了描述。三句写在一轮红日的照耀下,林立的山峰间云雾缥缈。四句写在蓝天之下江水奔腾,海浪汹涌。此联寥寥十字就概括出了画面中既迷蒙缥缈,又雄伟壮丽的景象。
颈联利用两个典故赞美禅师。五句典出《神僧传》,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五《卓锡开山》称:“舒州潜山最奇绝,而山麓犹胜。志公与白鹤道人欲之,同谋于梁武帝。帝以二人俱具灵通,俾各以物识其地,得者居之。道人曰:‘某以鹤止处为记。’祐公云:‘某以卓锡处为记。’已而,鹤先飞去,至麓将止,忽闻空中锡飞声,志公之锡遂卓于山麓。道人不怿,然以前言不可食,遂各以所识之处筑室焉。”下句典故出自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一〇《宋京师杯渡》:“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渡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渡岸,达于京师。”杜甫在运用这一典故时,还加上了“不惊鸥”的细节,说明杯渡技艺的轻盈高超。杜甫用这两个典故,显然是赞美玄武禅师佛法高深。
尾联结束全篇。七句是对画的总结,从画中似乎寻找到了通往庐山之路。庐山为我国佛教圣地之一,东晋释慧远曾在那里主持过翻译佛学经典的活动。“似”字下得非常准确,杜甫虽然对佛教有些兴趣,但是并不信仰,这句诗只不过是继续赞赏壁画而已。末句是对禅师的赞扬,诗中将禅师比成慧远,而将自己比成陶渊明。“慧远”为东晋著名高僧,住庐山东林寺,为净土宗始祖,在僧俗两界均有很大影响,陶渊明曾与之游。“真”字也用得很准确,因为儒家知识分子对陶渊明是完全能够接受的。这两句如清黄生《唐诗摘钞》卷一所评:“观画壁似得庐山路,对禅师真随惠远游。岂惟山水如真,人物亦相随入画矣。一边赞画,一边赞禅师,凡题有主人,诗必照顾之,此唐贤不易之法也。”
巧用典故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用“顾虎头”就突出了壁画的水平,用“沧州”就说明了画的内容,用“锡飞”与“杯渡”就赞美了禅师,用“惠远”与陶渊明就表达了主题。许多内容都是难以表达的,使用典故不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而且还耐人寻味。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