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割稻是什么意思(割稻子是什么意思啊)

导语:“湖阳记忆”之八十一:割稻与掼稻

八十一、割掼与掼稻

邢少山

割稻与掼稻是真正收获的时刻,掼稻前先要割稻。

夏秋,是鱼肥稻熟的季节,“秋后棵满版稻谷香”。清晨,人们踏着露珠,腰间别着锯镰刀去割稻了,以前没有收割机,完全是人工作业。来到田边,开始下趟,体壮手巧人先开趟,按照栽秧时六棵一排的次序用锯镰刀把稻棵割倒,整齐地一把把放在左手的稻田里。割时尽量离稻桩稍近一些,这样稻棵长,好掼、出草棵。后面人成梯形排开,你追我赶。由于体力、技术有高低,割到半途中间,往往有被关笼子的。这时人们趁机说几句笑话,活跃一下沉闷的气氛,也乘机站起来直直腰,休息一下。

割稻早上有露水沾衣,“闷生子”(一种细飞虫)叮人;中午太阳晒,“赤日焰焰似火绕”热气蒸人,没有尚好的体力与耐心,这活是干不下来的。特别快到中午,烈日烤不说,腹中还饥饿,望着长长的一趟田,心身疲惫,真想扔下镰刀不干了当你坚持割到头时,腰已直不起来,腰酸背疼,狠不得一屁股坐在田埂上不想起来了。知青下放时,我们队上的一小伙子总帮上海下放的一女知青割稻,结果这个女知青嫁给了这个小伙子,成了我们队里的媳妇。然而,坚持就是胜利。当一亩田全部割完,望着田里躺着一排排稻穗,心里又有说不出的满足、自豪与喜悦。

割稻好以后,夏秋的太阳烈得狠,一会儿稻把都晒干了。上午八、九钟,人们带着掼稻的戽桶下田了。这个戽桶是用坚硬的厚木板做成的,成四方形,四周的口面稍薄。一般有六、七尺见方,高三、四尺,因是用坚硬的厚木板做的,份量很重,有二百多斤,不是一个好小伙子是扛不动的。灵莉、强壮小伙子,搬戽桶不要人帮忙,他双手拎起戽桶底下的两根长杠,猛一提起,往左肩上一搭,戽桶斜的竖在半空中,他两手扶着木桶走路了,谁家的夫君扛木桶,同阵的媳妇有些自豪与骄傲,说话声音都响亮一些。田间的小路是不好走的,他必须跨过一道水沟田坎,不能有半点闪失。

到了田里,轻轻放下戽桶,人们齐心把它推到田里,壮劳力先抱起一把两手粗细的稻棵,高高举起,使劲向戽桶的里板砸去,只听“嘭”的一声,稻穗上的棵粒溅满一桶。此时,掼稻正式开始了,人们先后,从田里抱稻棵,只听到“嘭、“嘭”响声,稻谷在桶里飞舞。” 掼完稻,人们还要抖一抖,生怕谷粒夹在稻草不得掉下来。事实也是这样,由于稻谷各部的照射的光阳不同,成熟的程度不同,若即若离的稻谷经一抖,立即会掉下来,当然也有夹在草棵里的。

掼出一片空地后,前面的人拖、前面的人推,戽桶向前移动,因戽桶底部用两根长杠,戽桶与地面的接触面摩擦力较小,戽桶容易活动。人们再次轮番作业,这时掼下稻草己不少了,人们间歇用稻草绕两下,把稻撂一堆扎住它们的颈子,把它伞形晒在田里,以后挑回家冬天喂牛尧或烧锅、垫床、打草鞋、草绳、草垫等。当一亩田全部掼好,当家的要把戽桶里的细杂草罗掉,用畚箕筒单地扬一扬,爬到稻萝里,让扛戽桶来的那小伙子挑到稻场上去晒。刚掼下的稻子往往是湿得,箩筐里的一担稻,实际上是不轻的,我们家乡的成语“看人挑担不吃力”由此而来。

掼稻往往是署天,烈日当头,“赤日焰焰似火绕”汗流浃背,“农夫心中如烫煮”,然而掼稻它是一种真正的收获,只要听到田里听到有“嘭、“嘭”掼稻声,人们的筋都是板的,说话喜笑颜开,因为这是一了收获的季节,春种、夏锄,到头来农民就盼的这一天。

现在有收割机、脱粒机,根本不需要人力来割稻与掼稻了,可见中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与进步!

本文内容由小快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