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回忆我的母亲感人句子(回忆我的母亲1885~1900经历)

导语:回忆我的母亲1 (八周年祭)

回忆我的母亲感人句子(回忆我的母亲1885~1900经历)

(一)勤劳一生

1949年,十九岁时,母亲背着一个包裹,跟着父亲,从赵家水坑来到于家庄,就算是正式成婚了,那年还没有解放。眼前的一个大家族,住在一个大车院里。我爷爷弟兄还伙在一起,没有各立门户。大爷爷是长子长孙,积年累月不下地,时不时进城里听听书,喝喝茶。苦了排行第二的我的爷爷。我的爷爷家人丁不旺。不似大爷爷儿女九个。

我母亲的娘家刚刚完成原始积累,外爷弟兄三人。外爷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二儿子被国民党抓壮丁后生死不明。五个儿子揽庄稼活,揽打庄子(现在的建房子)苦力活,攒下了血汗钱,在解放前夕,置地,建房子,买牲畜,办农具。一派兴旺,没有两年,改朝换代,一个土改,本来就是农民,直接打回原形。不过,生命还得继续不是。

生活在这样的农家,能活着长大,实属不易。

到了成婚的年龄,就出嫁成家。好在虽不是一个乡,可相距不远。1951年有了我大哥,母亲的第一个孩子。取名圆圆还是元元,我父母没有文化,说不上,我猜测是元元吧。我父母不识字,可家里老辈子里有识字的人。元,一元复始的元么,好理解。

我爷爷的子女少,期望我父母孩子多多,于是我兄弟姐妹六人,三男三女。

待到我记事起,除了新疆兵团五七排家属队的正常出工外。家中的猪,鸡鸭,兔子,以及后来养的牛羊,门前一方空闲地,一直是母亲的身影,不然我弟弟读大学,能不能去读,能不能读完都不大好说。

母亲在我们放学在家时,总是会让我们做些家务,拔猪草,拔兔子草等等,回来就是快写字,把做作业全部归为写字。我和我弟弟做作业是自觉认真。每年养的猪,很少自己吃到。整猪就卖了。个别年份,养两头,才轮得到。每每想起当年母亲很晚了还在煮猪食,纳鞋底等等干不完的家务,记忆更多的感觉是生活的艰辛。

我母亲1961年初夏来到新疆,也参加了工作,是连队职工,因孩子小,连队也没有托幼的机构,又有了小孩,只好舍弃了。后来因为经历了父亲单位的原因,在几个单位的家属队工作。起先是机耕队的五七排,机耕队没有耕地,要从周边连队协调联系,总是有扯皮瞪筋的事情,机耕队五七排不得已就解散。在六连家属队干过,在二连五七排也工作过。

好在我的母亲是个任劳任怨的人,不串门(没有闲工夫),不扯闲篇(不招惹是非),无论在哪个五七排还是家属队,人际关系很好。多年后,父母跟我一同生活,一营总有她的同伴,来看她,拉拉家常。

一家六个孩子,九口人(那时我奶奶还健在),那日子的仔细,艰难,艰辛,我都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描述。

下地干活去趟远些的地方,可是遭罪,全凭两条腿。母亲曾在四十岁那年练习过骑自行车,摔了几次后,就放弃了。母亲从地里回来,没有空着,总是背着猪草,兔子草。别的人,即便也不空手,可是她们在自行车上驮着。

风里来、雨里去,毒日下,母亲用她那瘦弱的肩膀,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

记得二连家属,不知道从哪里弄回的红红薯,产量还很不错,每个家属队员分得好几百斤。现在城里人吃的烤红薯那个品种,而我们难得品尝的美味,到肚子发胀,泛酸。

美滋滋的白面饼,兵团第二代应该记忆犹新。为家里多几斤白面,母亲在麦收后,多少次起五更,睡半夜,去收割过麦子的地里拾麦子。有一次先回来的人带来的口信是:“你妈妈让你们快去接她,她背不动了。”其实,收过的麦地,能拾多少,大家很清楚。我找她时,当时她正在一农渠边,捧着渠水擦了把脸,脸色通红,现在知道,那是中暑的症状。实在走不动了,才让路过的熟人带口信回去。

母亲去世后,每每母亲的模样浮现,总是她那慈祥的面容。母亲是用她的生命,把我们养大,她多少次饿着肚子,还在操持着一家人的生计,我想着,眼角有泪溢出来。

直到晚年,他们跟着我生活了。母亲还是不适闲在院子翻出一片地,种上西红柿,茄子,辣子。再后来,他们提出,自己住个小院子,当院子收拾出来,他们第一件事情就是整出一方地,想着计划着要种些什么蔬菜。没成想,那年秋天我的父亲去世了。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