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认为有修养的人应该是木讷的人(孔子认为修养人格贵在)
导语:为什么孔子认为:有修养的人应该是木讷的?
孔子曾说过:“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可以理解成:有作为的人,应该在语言上不积极,在行动上积极。可以理解成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而当代,也有一部分进一步理解成:有修养的人应该是木讷的,而不是活泼的。这其中原因何在?
1、厚重感读书到一定境界的人,其实都会产生一种难以承载的厚重感,同时也深感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比如文学的深邃,历史的深邃,哲学的浩大,都让有修养者深感即便是能够再世为人,也未必能真正得窥文史哲的全貌。于是,有修养者会有种诚惶诚恐的感觉。这种感觉有时候也会让自己陷入一种纠结中:比如哲学爱好者会为了弄明白哲学理念,而陷入一种“心灵冲突”的状态。这些,都无疑会让有修养者失去“活泼性”:甚至在这些厚重者眼里,活泼往往会和幼稚、少不经事产生关联。
所以,厚重者会给人一种木讷的感觉。
其实不光文学、历史、哲学会如此,即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也会让人如此。比如量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的深奥和不可捉摸,会让很多物理学者倾尽一生为之奋斗。而自然科学的学者,自然而然也会在研究这些学科的时候,深感人类的渺小。要知道,《人民的名义》中,孙连城作为一个业余的天文爱好者,在了解到宇宙的无限、时空之浩渺以后,都会产生一种:人类皆蝼蚁的感觉,更别说真正有修养的学者了。
所以,任何一个学科的深造者,到了一定的境界,往往会产生一种学术信仰和学术崇拜,而这种精神状态,也会让人失去俗人眼里的“活泼”。
2、活泼者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一脸严肃的厚重者有自己的人生,没受过太高等教育影响的俗人也有自己的人生。甚至,没受过太高等教育的人,往往具备很强的活泼性。比如酒局上,那些滔滔不绝、侃侃而谈的人,他们其实未必受过太高等的教育,甚至他们之所以能做到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恰恰是因为自己的无知——所谓,无知者无畏。越是无知者,越是浅薄者,越是会产生自己是掌握天地造化秘密的百事通的感觉和人设。
此外,有厚重感的人,在说话的时候,往往会顾虑到太多的东西,要考虑到严谨性。尽管这些细节,可能很多人都没考虑过。但是,没有厚重感的人,则会把很多事情进行简单化处理,所以,说话的时候,不考虑严谨,没有太多顾虑,于是给人一种“活泼”的感觉。
3、修养其实,敏于行而讷于言,本身也是一种修养。
在生活中,存在两种人:
一种是,是十分能力,说七分的话,说话留余地,不轻易承诺人,而且把时间精力都投放到脚踏实地的行动上;
另一种人则是,三分能力,说二十分的话,平日里夸夸其谈,但是,半生过去,一事无成——虽然整天说自己要干大业,但却从没实际行动。
而这两种人,前者无疑是值得认同和称赞的。
而前者,就是典型的敏于行、讷于言。其实,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喜欢和敏于行的人办正经事儿,只有打发无聊的时候,才会和只会夸夸其谈的人联系。
综合来看:敏于行、讷于言,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
本文内容由小碧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