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帝后礼佛图北魏什么石窟(帝后礼佛图是陵墓雕塑吗)

导语:帝后礼佛图的肇始,以北魏冯太后陵看北魏佛教的兴起

导语:北魏太和年间,冯太后二度临朝,这一次她扶持的是自己的孙子,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冯太后以铁血手腕震撼了整个北魏朝堂,并且穷尽心血培养了一代明主,于国,冯太后是一名有才能的女性政治家,拉开了北魏汉化改革的序幕;于家,冯太后是一位仁慈的祖母,教导除了合格的北魏继承人。除了政治上的才能以外,冯太后还身体力行,带动了佛教在北魏的传播,正是自冯太后起,佛教在北魏大行其道。从冯太后的陵寝方山永固陵,到位了纪念冯太后而特意建造的龙门石窟古阳洞,再到北魏末年孝明帝时期修建的永宁寺,佛教从在北魏大受阻碍,再到颇受皇室推崇,在皇室的带动下,走向了在中原小地区传播的新阶段。

一、北魏冯太后前后佛教在北魏的传播

佛教传入中原地区,经由了漫长的过程,最开始是在新疆、河西地区广泛传播,新疆地区就是在那时期开始修建起最早的佛教造像、寺庙、石窟寺。与此同时,汉晋时期的河西地区统治者几乎斗不同程度地崇尚佛法,因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经营,使得许多来自西域诸国的僧侣、佛教徒往来不息,奔行在这条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为弘扬佛法而不断努力。

新疆克孜尔石窟

佛教在传入我国之时,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酝酿和发展,在印度地区佛教走过了从最开始的圣迹崇拜到后来的佛像崇拜的发展过程。到后来佛教向外扩散传播之时,佛教造像与石窟寺、佛塔等建筑一起成为了佛教向外传播的主要文化因素。佛教建筑的修建是一件非常耗费时力的工作,当时西域诸国纷纷以修建石窟寺建筑为荣,并且以此作为显示实力的重要标志。

西域三十二国形势图

在北魏建立之初,道武帝就萌生了传习佛法的念头,而太武帝时期大力灭佛毁弃佛像、拆毁寺庙,以至于其后来一度想复立佛法受制于重重客观条件限制和阻力最终未能成功。北魏一朝真正开始复兴佛法的是文成帝,也就是冯太后的丈夫。冯太后本是出身于北燕王室,其祖父冯弘就曾经大力提倡佛教,或许是受到祖父的影响,也或许是位了完成亡夫的意愿,掌权后的冯太后就开始以举国之力复兴佛法。

北魏形势图

冯太后复兴佛法的举措主要有大力修建石窟寺、寺庙和雕造佛像、支持僧侣译经、剃度等。据传,为了纪念自己的祖父冯弘和父亲冯朗,她下令在龙城和长安两地分别修建了思燕佛图和文宣王庙。另外,她还下令进一步扩修云冈石窟,以至于先进保存的云冈石窟中尤以北魏时期雕造的规模最大,也最具特色,既带有汉式风格的,也带有北魏时期的。冯太后还主张将观音菩萨像由男变为女性,我们先进看到的女性观音菩萨形象,最早应该就是从冯太后时期开始。冯太后时期还出现了雕造人佛合一、帝佛合一的造像,首次将统治者与佛像结合起来。

二、冯太后与方山永固陵

冯太后对于北魏时期佛教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具始创意义的就是冯太后时期始创了将佛堂寺庙与皇室陵墓结合起来的制度。北魏冯太后陵墓,位于今天的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方山阳面,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始建于孝文帝太和五年(公元481年),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薨逝,同年入葬,称。冯太后一生曾经两度临朝,辅佐了北魏三代帝王,开创了北魏繁盛的局面,死后以帝陵之礼入葬,谥号为。

北魏冯太后像

冯太后的永固陵规模宏大,墓上存在有高大的圆形封土,底部为方形基座。在陵墓的前方地面上还修建了佛寺和方形台基的佛塔,这种将寺院建筑与皇室陵墓结合起来的建筑方式,正是自冯太后时期才开始的,此后一直沿用,一直到北宋时期修建皇室陵墓时,仍然采用了这种建制。将佛寺与帝陵结合起来,一则应该是延续了秦汉时期的陵邑制度和陵寝制度,佛寺僧侣还兼有为帝后诵经念佛和供奉衣冠的作用;另外还能够起到守护帝陵、保证帝陵香火旺盛不间断的作用。

方山永固陵

永固陵不仅地上规模宏大,地下建筑也采用了帝陵的建制。整个陵墓由墓道、前室、过道和主室四部分组成,墓室和过道以优质青砖铺地。在墓道和过道内一共砌筑了四道石门,石门上还雕刻有童子捧莲花以及莲花瓣等造型。在主室内原本应该放置有砖石砌筑的棺床,因为墓葬曾经多次被盗掘而不存。在主室顶部还用白砂石镶嵌了一块刻有莲纹的图案。显然易见,冯太后墓在修建过程中结合了莲花、童子等佛教常见的图像因素,体现出虔诚的佛教徒信仰。

三、冯太后以后所见北魏佛教传播

北魏冯太后的崇佛活动深刻影响到了孙子孝文帝,即冯太后之后孝文帝也接过了传习佛法的使命。冯太后时期对于佛教传播大力支持,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统治、以修建佛教造像和翻译佛经等活动美化自己的统治,一方面也是处于对故国、故乡以及祖父、丈夫的怀念。冯太后时期对于佛教并非全然放纵,通过盘查僧侣、限制僧侣入境等政策来对佛教传播作出约束。这些限制政策比之对于佛教传播的支持来说显然是微不足道,为的是更好地控制佛教,使其为己所用。

北魏孝文帝冠服像

孝文帝时期进行太和改制,将都城从平城迁往了洛阳,石窟寺的开凿中心也从平城的云冈石窟转移到了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一时期佛教的传播也随之更加深入到中原地区,在北魏时期兴起了自上而下的佛教传播热潮。在龙门石窟前壁上还雕造有著名的帝后礼佛图,显示出佛教对于北魏政治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另外,孝文帝还下令在云冈石窟中修建专门纪念冯太后的洞窟,体现出帝王与佛教逐渐的世俗连接。

云冈石窟外景

在孝文帝以后,孝明帝时期北魏灵太后胡氏还在北魏洛阳城内以南修建了永宁寺,为专供皇帝和太后礼佛的场所。永宁寺的建筑形制深受早期佛教寺院建筑的影响,平面有长方形院墙,院墙四面有门,正中为佛塔建筑,佛塔以北为正殿建筑群,佛塔以南的围墙正中为寺院的山门,佛塔、正殿和山门均位于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分布。永宁寺自熙平元年(516年)修建,永熙三年(534年)毁于战火。

北魏永宁寺遗址

北魏灭亡以后,中原北方地区再度分裂,朝代更迭频繁、社会极其不稳定,而此时的南方则保持了相对稳定,南方政权也一度崇尚佛法,使得佛教造像、石窟寺的开凿在南方一度兴起。由此,北魏时期冯太后以来的佛教繁荣局面也深受打击,直到隋唐时期,会昌灭佛以前又重新繁盛起来。

结语:作为北魏时期杰出女性政治家,冯太后顺应了当时社会中佛法传播的潮流,继承了祖辈和丈夫的遗志以一己之力推行了佛法的传播。并且,在她的影响下此后的北魏统治者也一度推行佛法、开凿石窟造像,为佛教正式进入内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佛教的传入既是当时的社会潮流,也是统治者为了迎合自己需要的结果,佛教以其适应性和本土化的特点成为了统治者们巩固政权、凝聚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佛教的传播伴随着石窟、造像、佛塔等的修建,这些佛教建筑也为北魏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造成了北魏后期的社会动乱。

参考文献

王巍主编《中国考古学大辞典》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本文内容由小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