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冬至节由来与传说(冬至节的由来是什么)

导语:冬至节的由来与习俗

冬至是24节气之一。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地球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因此,过了冬至,天气越来越冷,人们开始数九,等九九八十一天过去,温暖的春天就来到了。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的数九歌也不一样,北方的数九歌大致是这样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河不开;

八九雁来总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在我国,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冬至节在我国有2500年的历史。殷周时期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每年冬至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唐人以“小岁”称冬至;宋人甚至有“肥冬瘦年”之说;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为什么冬至的影响这么大呢?究其原因,首先是先民们最容易直接观察到这些气象的变化,毕竟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太阳升得最低;也因此,冬至的极寒对于先民们是最危险的。而过了冬至,阳气开始生发,下一个循环就开始了。老人又过了一个寒冬,孩子又长了一岁;太阳要高起来了,冰雪要化下去了;天要亮起来了,水要动起来了因此,冬至是轮回的起点,是值得庆贺的大吉之日。

现在,冬至还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北方,不论贫富,饺子是冬至必不可少的食物。有谚语说:“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粮东人,老时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当时正值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与一大碗肉汤一起分给求药的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驱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北方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北方地区还有冬至宰羊、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我国古代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然而,身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似乎越来越远的今天,冬至大如年,你还知道多少?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传承我们源远流长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姬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