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战国半两和秦半两哪个比较珍贵(战国秦半两尺寸和重量是多少)

导语:战国半两和秦半两丨智圆行方历史收藏丨鉴定与区别

今天我们给大家讲半两钱。半两钱材质为青铜,这里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青铜是什么颜色,我想有的小伙伴会说绿色,青色,其实不对,青铜初始的颜色是金黄色,高纯度的青铜在刚制作出来的时候,接近18K黄金的颜色。由于青铜易于氧化,在受潮或埋入土中很多年后,表面就会被绿色的锈迹覆盖,所以才有“青铜”的说法。保存较好的青铜器仍然显现出金黄色。

战国末期,秦惠文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 336年)“初行钱”,秦惠文王铸造货币的流行,表明秦国王室专铸货币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这么是秦半两,之前卖出了9千元,跟秦半两的几百元,相差很大

大家所熟悉的古铜钱什么样的,是不是中间方形,外面圆的呢!对,半两钱就是了!因为“秦半两”的出现意味着着我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我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半两”奠定“圆型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半两有战国半两与秦半两,后来汉承秦制,又有了汉半两。

战国半两与秦半两最初步的区分办法就是从钱的尺寸和形制上区分。战国半两直径相对秦半两小,但是比汉代八铢半两却厚重,战国半两的穿孔相比之下也较小,一般战国半两的浇铸工艺比较差,常见浇口和毛边,虽然秦半两也有此现象,但相对少些。

一、字体特点不同,秦半两是李斯手书的小篆,字体方正、美观。战国半两的字体是大篆,字体狭长,笔划随意,版式众多。战半字体粗犷豪放,字体不对称,文字高挺,很随意。

而秦半两,因为是统一货币,从字体到版式上都有严格要求,

二、钱形特点不同,秦半两形态统一,外圆内方,钱面平坦,钱体略薄。

,战国半两的钱形是不规则的,难以看到完全一致的钱形,穿口较小,不规整,钱体较厚重。战国半两浇铸一般是从正上或正下方的茬口,有毛刺。

而秦半两,因铸造工艺提升,其制较规整,穿口较方。

三、重量不同,战国半两比较厚重,一般在五克以上,而秦半两则多在六克以下。且战国半两直径多较大,一般在28以上,而秦半两则多为中小型。战国半两多有在正上或正下方的浇铸茬口,秦半则较规整,穿口较方。战半字体粗犷豪放,字体不对称,文字高挺,很随意。且币身不甚平整,早期多有流通。目前6克以上战国半两价格较高,多在几百元以上。秦代半两 半字末笔一横和两字第一横都短一点,字文粗放,汉半钱体圆润 字体规整 ,战国直径大 字文最粗旷且字文笔画粗细无章法。

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并没有统一的货币,流通的货币可以说形形色色,直至战国半两的出现。战秦的钱币采用外圆内方设计的,从哲学角度来说它符合“天圆地方”的传统概念,到了后期秦朝统一中原后,这种形式的货币便通行中国达到两千多年。

天圆地方是古代人对宇宙的认知,其蕴含了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人仍然无法解开的谜团之一。战国半两作为第一枚圆形方孔钱,无疑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因此喜欢并收藏这枚钱币的人,并不在少数。战国半两在先秦经济和民生都相对稳定的时期铸造,拿在手中更有分量。而统一后的秦半两,由于处于战乱时期铸造,会有缺斤少两的情况,这也是当时通货膨胀最好的说明和历史见证。

本文内容由小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