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年字的文化(年字的文化内涵是什么15个字)

导语:“年”字文化知多少?

新年即到,家家忙忙碌碌,除旧布新。贴春联,挂彩灯,喜气盈门。四周零星的鞭炮声,加上置办“年货”匆忙的人影,你便感到有股“年味”了。吃饺子,放鞭炮;焰火璀璨,光耀天际。这便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之夜。

接下来新年伊始,拜年问好,走亲访友,吃喝玩乐。人人欢天喜地,个个开心快乐。过了十五元宵节,才算过完了传统意义上的年。这就是华夏儿女,普通人的“年”字的内容。

而有的人则是过“年关”,像《白毛女》中的杨白劳与喜儿父女之类,因欠债,怕债主的“年齐月齐”。这便是“年关”的字意所在。

而“瑞雪兆丰年”、“庄稼不收年年种”的俗话,则是农人盼望有个“好年景”的心声。

至于“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语道出了莘莘学子金榜题名前后的两重天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更是慨叹“人生易逝,转眼百年”的无奈和时间老人的不可抗拒。

总之,关于“年”字文化,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我们穷其一生,又能知多少呢?不妨共同探讨一下。

“年”字,《辞源.第三版》有注释4条:

①年成。五谷熟曰年。

②指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

③年龄,寿命。

④姓。

而有关“年”字的组词及成语共收录了44条。

通过研究发现,后世关于“年”字的文化,无论如何改头换面,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由这4条注释本意、以及引申和衍生。当然,《辞源》收录的44条组词和成语,只是几种类型的代表而已,与“年”字文化而言真是九牛一毛罢了。

譬如,古代年龄的别称就有很多。女的,豆蔻年华指13岁左右、破瓜之年指16岁左右、桃李年华指20岁、花信年华指24岁,另一种男女统称是:而立之年为30岁、不惑之年为40岁、知天命之年为50岁、花甲之年为60岁、古稀之年为70岁、耄耋之年为80—90岁、期颐之年为100岁,这是“年”字年龄、岁数意义的佐证。

而“年”字与天干地支和动物生肖相配,就有“辛丑牛年”的美称、与帝王攀亲则是“年号”、司职姓氏有清代名人“年羹尧”证明。

总之,“年”字无处不在,它渗透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尤其散见于名诗佳句中。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等等,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年”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只是古为今用,更是与时俱进。脱胎换骨,革新再造。因此生机勃勃,绚烂多彩,“年”字成为中华文化长廊上的璀璨明珠。

而华夏儿女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团圆美满的“中国年”,才是“年”字的核心价值所在。

本文内容由小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