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针对个体差异的适宜性教学的主要方式(如何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教学)

导语:「高频考点」针对个体差异的适宜性教学

针对个体差异的适宜性教学的主要方式(如何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教学)

在上一篇中,为大家整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教育网今天为各位考生整理了针对个体差异的适应性教学,该考点易出现在选择题及材料分析题,各位考需注意把握!

一、适宜性教学

适宜性教学源于美国的发展适宜性教学主张,它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在1987年的“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专业幼教”声明中提出的。它认为,幼儿教学包括两方面的适宜:年龄适宜与个别差异适宜。

二、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

1.资源利用模式: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以求人尽其才。教师要多开展区角活动,发现幼儿的优势领域。

2.补偿模式:指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

3.治疗模式:指针对儿童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个别化教育方案:最先用于特殊儿童的干预和矫正,由于对幼儿个体差异与发展的关注,它逐渐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应用,即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个别化、适宜的教育方案。

5.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这一理论也称为“教学相适”理论,由克隆巴赫提出。它是指教学应配合儿童的性向,教师对不同性向的儿童,应提供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

三、学前教育阶段应如何实施适宜性教学

(一)幼儿园

1.平衡协调发展多种智能

2.进行个别化学习

3.社区化学习

4.自由探索,完整记录

5.有多元化思维和多元角色扮演的专业师资

6.家长和教师良好互动

(二)教师

(1)教学方式

1.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2.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幼儿给予综合的、全面的评价

3.在课程实施中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评价方式

1.从多种领域评价幼儿的发展

2.展示儿童的优势

3.评价凸显激励作用,珍视和鼓励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实施适宜性教学。发展适宜性实践不仅要满足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建立在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上,而且促进儿童能够达到有挑战性且能够实现的发展目标

本文内容由小纳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