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客观唯心唯物(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有什么区别)
导语: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对“唯识三自性”进行的现代哲学分析。
一、综述。
法相宗所谓的三自性,是指《解深密经》、《楞伽经》等诸经论中讲到的“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这三种自性。
其中,遍计所执自性和依他起自性,含摄了三界有情众生一切六道轮回的境界,是凡夫法,是小乘佛教与外道的共法;圆成实自性则含摄了五十五菩萨圣位及至佛地,是大乘法,不与外道共,是佛教中的不共法。
“遍计所执自性”相当于现于代人所说的“主观意识”;“依他起自性”相当于现代人所说的“客观物质”;“圆成实自性”则是指超越主、客二边相对的绝对“真如实相”。
二、依他起自性的客观因缘性。
一切客观物质,皆依赖众因缘聚集而发生。缘聚则生,聚散则灭。若无因缘汇集,一切物质现象并不能自立,故名“依他”。比如,桌子并没有自立自成的属性。桌子必须依赖工匠的技巧、树木、油漆、钉子……等诸多因缘集合,才能成为桌子。所以,桌子并没有本身的自我属性,或者说桌子的自性就是依他起自性。
就象桌子一样,所有物质现象都不能自成自立,只能依他因、依他缘积聚而成立。所以,一切物质的现象与规律,都属于依他起自性。
现代科学研究自然现象中的种种因缘规律,而佛教中比较典型的因缘是十二因缘。这些因缘都是物质现象存在、发展乃至消亡的依据。
三、遍计所执自性的主观意识性。
一切主观意识,都有自知自立的属性。虽然每个人的主观意识,仍然是依赖诸多因缘汇聚整合而成。但是,不同于客观物质,主观意识一旦形成,就具有了自知自立的能力。我们不断积累更新经验、知识、技能,形成各自的主观意识。又以主观意识,判断、认识、处理所有已发生、新发生的事物。主观意识就是我们到处计较、执著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的自性依据。
在空间上,无论人到哪儿,主观意识随处而起;在时间上,主观意识的计执行为随时相续不断。是故,主观意识名为“遍计所执自性”。
主观意识的逻辑严谨性、相对稳定性,提高了人类认识、处理各种事物的效率。
但是,由于主观意识的局限性,也容易使人在认识、处理事物过程中导致失误,甚至错误。典型的例子,比如“一朝挨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就是主观经验所导致的长期错觉。
又比如,“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一旦形成固执的自我成见,因循守旧,就会成为理解、接受新鲜事物的严重障碍,导致事业中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四、依他起自性、遍计所执自性,此二性所含摄的范围。
主观意识世界的形成与更新,严重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变化;反之,客观物质世界也会受到主观意识世界的扰动,而进行因缘重组,产生新的事物。所以,遍记所执自性与依他起自性之间,并没有必然性的明显界线。
在三界中,欲界以下,客观物质世界占主导地位,主观意识的能动性严重受到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限制约束;四禅天以上,主观意识占主导地位,客观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主观意识所产生的印象;初禅至三禅,主、客力均,是主观意识与客观物质相通、相融的世界。
不过,即使是在一切唯心所生的境界里,仍然存在着主观意识无法掌控的客观现象。比如,虽然上帝有交待,禁果不能吃。可是,夏娃妹子总是会去吃苹果,还要拉上亚当哥哥一起吃。所以,上帝其实也很无奈:“你们俩不偷吃禁果,就会那么难受吗?!”可见,唯心意志虽然能决定创造出世界,但是并不能决定世界发展的结果。
因为,禁果一旦吃下去,六道生死轮回的境界,刹那之间就全境象地展开了,并且不受控地发展延续。当初,在伊甸园里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尚且不能完全服从上帝的意志。现在,人世间有那么多的人,形成那么多各自的主观意识,当然就更不会服从上帝的意志了。
尽管,上帝也派出圣子来教化人间,教人弃恶从善。不过,信徒们往往只持上帝的名义,并不持上帝的诫条。
当然,佛教也一样。其实,这几乎是所有宗教的通病。口头禅、口头教义,大家都会说。至于戒律,就没有几个人会持了。借用教主名义的胆子有,而且很大;遵从教主的意志行事,这就太勉为其难了。
五、圆成实自性的绝对性,及其所含摄的范围。
只要主观与客观之间存在相对、存在差别,那么,在主、客的相互纠结、相互扰乱中,三界中有情众生的生死轮回就不会止息。即使在极端唯心的无色界四空定中,自己的主观意识表现为永恒的涅槃寂净,而客观世界、其他众生却依然处于生灭无常的变化中。所以,四空定乃至灭尽定,仍然处于常与无常的二边相对之中。既然有相对,就避免不了再次堕轮回。
主观、客观的二边相对,是三界有情众生难以超越的障碍。
“圆成实性自性”就是超越一切二边相对的绝对实在。不能用我们普通人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习惯去理解、去说明圆成实自性。
菩萨摩诃萨和三界有情众生的区别在于,大乘菩萨超越了一切二边对立的纠结。在绝对的世界里,一切客观物质不再受因缘条件的束缚,所有个体的主观意识也不再受困于局限性的范围。
一切的束缚与局限,都起因于二边相对。二边相对灭,则绝对世界现前,所有的束缚与局限也就自然消失了。
十方佛国净土,是绝对世界。在绝对的境界里,主观与客观之间,既非是一,也非是二;既不是同,也不是异。非一非异,故名“不二”。强调一下:“不二”并不是“一”!
在不二的清净庄严里,主观的心识与客观的物质都处于绝对自由状态。心想事成,随意自在。时间与空间也完全自由,任凭个人意愿,诸多的高维世界可以无限地扩展现前,也可以瞬间消失。显现与隐藏,也都是任性自由的。
以我们众生世界的普通人看来,自由与秩序是一对矛盾:个体越自由,则整体越混乱;整体秩序越严格,则个体自由越局限。然则,在不二的世界里,由于远离二边相对,所以个体自由与整体秩序之间自然地完美融洽,不存在此长则彼短、彼强则此弱的对立矛盾。
六、回顾。
总结一下。遍计所执自性与依他起自性,二边相对,相互纠扰,产生出六道生死轮回的三界众生世界;圆成实自性,远离二边相待,绝对自在,建立起无拘无束的十方佛国净土世界。小乘佛教的目标是超越物质束缚,证入唯心涅槃的寂灭境界;大乘佛教的目标是超越一切二边相对,证入不二绝对的自在世界。
本文内容由小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