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七国象棋是什么(北宋时期的七国象棋是谁)
导语:北宋时期的七国象棋
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今日的象棋即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形。据民间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在任后周节度使前曾路过华山,和陈抟老祖下象棋以华山为赌注,并留有单车孤帅巧和车马炮的残局。从现有资料来看,北宋初期的象棋尚未定型,大约又经历了100多年的演变,才最后形成今日的中国象棋的基本形制。
北宋时期,宰相司马光非常喜爱象棋,“闲敲棋子落灯花”便是他爱好下象棋的自我写照。他为了让更多的人在一个棋盘上同时下棋,创造了“七国象棋”,把棋盘扩大为纵横各19条线,对局者为7人,“七国象棋”保留了有关当时象棋的一些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象棋有将(以国名代替)、偏、裨、马、炮、卒(以刀剑弓弩代替)等。
七国象棋
各子的走法是:①将,“直斜行无远近”如同现代国际象棋的后;②偏,“直行无远近”,如同现代象棋和国际象棋中的车;③裨,“斜行无远近”,如同国际象棋中的象;④马,“曲行四路,谓直一斜三”,如同国际象棋中的马;⑤炮,“直行无远近,前隔一物方可击”,如同现代中国象棋的炮;⑥刀、剑、弓、弩、行人走法如同现代中国象棋的卒。当时的象棋,尚没有九宫的限制,没有士,马没有蹩腿,象没有塞象眼,棋盘中部也没有河界。
由于象棋在群众中流传很广,介绍棋艺的书籍也纷纷出现。官至起居舍人的尹洙曾作《象戏格》和《棋势》,晁补之作有《广象戏图》,民间还流传有《大象戏》、《九九象棋》等象棋图书。至北宋末年,在徽宗的提倡下,富廷之中象棋盛行,连嫔妃也喜爱此道,“象戏宫娥共雅欢,团团犀玉布牙盘”就是很好的写照。现从开封出土的一批铜质象棋子来看,当时的棋子为将、士、相、车、马、炮、卒,棋盘是纵十路,横九路,有河界、九宫,棋子已由立体的象形改为平面图形或平面象形棋子,实际上已和现代象棋完全相同。
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刘克庄、民族英雄文天祥等都是象棋爱好者。刘克庄有《象弈)一诗:其中说:“小艺无难精,上智有未解。君看桔中戏,妙不出局外”;文天祥有“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桔里枰”的诗句,都是吟咏象棋。宫廷内设有棋待诏的职官,据《武林旧事》所载杜黄、徐彬、林茂、礼重、尚端、沈姑姑、金四官人、上官夫人、王安哥、李黑子等都是当时的棋待诏。其中有些人是女性。当时民间还有称为棋师的专业棋手,社会上也有专门制作象棋棋子和棋盘的作坊,而且经常举行象棋比赛,使“象弈各有等级”。这些都表明北宋末年定型的象棋已成为更使人们喜闻乐见的棋艺形式。
本文内容由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