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有哪些功能(藜麦是干嘛的)
导语:藜麦植物学特性—生殖器官
藜麦植物学特性—生殖器官
花序
藜麦花序呈圆锥形,分枝较多(图1),花序长度15~70cm,着生在植株顶部或基部叶腋处。藜麦有1主花枝,并着生二级至三级分枝,花序为有限生长型,两性花出现后分枝终止,花序生长主要是花茎的节间生长。三级短花枝上着生的一簇花称为小花球,二、三级分枝上着生有末端两性花。藜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既有两性花又有雌性花,藜麦的花序形状一般有以下两类,
, 苋属植物花序,花簇着生在次级枝上。
· 团伞状花序,小花球着生在三级花枝上。
藜麦花序的大量分枝
不同类型的藜麦花序
藜麦花序的颜色据基因型的不同而异(图3)。在智利北部收集的种质资源中黄色花序最为常见(57%),其次为红色花序(32%),橘色、粉色和紫色花序不常见(每种大约4%)。
藜麦花序的多样性
2.: 花及其类型
藜麦的花没有花瓣,有雌花和完全花。完全花有5个萼片、5个花药及1个上位子房,子房上柱头有2或3个分枝等,也发现在雌蕊原基上有4个柱头分枝。然而,在开花期仅有3个柱头分枝,另一个败育。藜麦的多种类型花结构及排列进行了研究。藜麦花据两性花或单雌花、花被的存在与缺失,以及大小可分为5种类型。
顶生两性花:顶生花,宽2mm,存在于主花枝、基部花枝及侧花枝花序簇花中。
侧生两性花:分散在雌花及二歧聚伞花序的一级、二级甚至三级花枝末端,这些花经常具有5个花被及雄蕊。
具花被大雌花:具5个花被,无雄蕊,大小为两性花一半(1mm)。
具花被小雌花:分布在二歧聚伞花序的终端分枝上,除了花较小外( 0.5mm),形态学上与第三类花相似。
无花被小花:只有裸露的心皮,没有花被,存在于二歧聚伞花序的终端分枝上。
3. 花簇或花球
藜麦花簇中的花相互对生于三级花枝,呈二歧聚伞形。二歧聚伞花序对称分布,以两性花的出现而终止。花枝上花簇的位置决定了其大小、数量及不同类型花所占比例。据二歧聚伞花序数目及相连侧枝花的种类及数目可以分为10种类型。
类型I:每个花簇中,顶花是两性花(7.7%),其余均为雌性花。二歧聚伞花序的一、二级花枝以具有花被的大雌花而终止,而三、四级花枝分别生长有花被及无花被的小雌花[图6. (a)]。
类型II:该二歧聚伞花序的顶端及一级花枝以出现两性花而终止(10.6%)。二级分枝中生长具有花被的大雌花,而二、三级花枝中生长雌性花[图6.(b)]。
类型III:这种类型的花簇有11.1%的两性花,此类不同于上述类型,仅在四级花枝长有无花被的小雌花[图6-(c)] 。
类型Ⅳ:该二歧聚伞花序有五级花枝,大约12.5%是两性花。一、二级花枝着生有两性花,三级花枝生有具花被的大雌花,而四、五级花枝着生无花被的雌花[图6.5 (d)] 。
图6 藜麦野生种的二歧聚伞花序中花的类型及花的排列位置
类型V:花序中长有21.7%的雌花,而二、三级花枝中分别着生具花被的大、小雌花[图6. (a)。
类型Ⅵ:此类型不同于V,仅在三级花枝中生长无花被的小雌花[图6.6(b)]。
类型Ⅶ:两性花占20%,花序只有两级分枝。一、二级花枝中分别着生具花被的大小雌花[图6.6 (c)] 。
类型Ⅷ:此类型不同于Ⅶ,仅在二级花枝中着生有无花被的小雌花[图6.6(d)]。
图6.6 图示藜麦野生种的二歧聚伞花序中花的类型及花的排列位置
类型Ⅸ:两性花占46.6%,二歧聚伞花序只有两级分枝。一级花枝上着生有1两性花,而二级花枝上着生有1具花被的大雌花[图6.7 (a)] 。
类型X:这一类型的两性花最多(48.9%),花序有四级分枝。前三级花枝着生有两性花,而四级花枝生有1具花被雌花[图6.7 (b)]。
图6.7 图示藜麦野生种的二歧聚伞花序中花的类型及花的排列位置
4.果实
藜麦果实为瘦果,由外到内分别为花被、果皮及种皮。果实直径1.8- 2.6mm,形状为圆柱形、圆锥形或椭圆形。藜麦种子发芽快,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数小时即可发芽。种子形状差异很大,由圆锥形、圆柱形到椭圆形,大小差异也很大,小( <1.8mm)、中( 1.8~2.1mm)、大(2.2-2.6mm)不等。
在印度次大陆一个相对较小的种子曾被报道,其质量为2'6mg。藜麦种子颜色多样,黑色多于红色或黄色,占主导地位,其次主要为白色。。种子纵切面显示胚在外周,种子中有一个基体作为贮藏组织或外胚乳存在。在成熟种子中,胚乳仅存在于珠孔位置,由1或2层细胞组织组成,围绕在胚的下胚轴处。藜麦种子的果皮由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较大呈乳头状,内层细胞不具有伸展性。果皮中富含皂苷,味微苦,食用前需要通过洗脱或摩擦去除。如果籽实经过加工处理后仍具有苦涩味,可能是由于仍残留有果皮,因为皂苷存在于果皮。藜麦种子内储存物质的固定分布展现了显著的区室化,与苋属种子很相似。碳水化合物主要分布于外胚乳,而蛋白质、矿质营养元素和脂质主要存在于胚乳及胚。
结语;尽管藜麦(苋科)在安第斯地区已有约7000年的栽培历史,但仍是一种未被充分利用的作物。藜麦是一种四倍体植物(2n= 4x= 36),其单倍染色体数目为x=9,藜麦有多种染色体数目,为2n= 18,36,54的野生近缘种,表明其有明显的四倍体起源特征。
藜麦的植物学特性对特定目标中育种程序中植株选择具有重要作用。自交不亲和、雄性不育系及通过研究花簇确定为低频率两性花的植株可用于育种,这是因为藜麦的花很小难以去雄。然而,需要更加详细研究和考察不同样本中不同类型花的不同比例, 以及该比例对近亲繁殖、异型杂交比例和产量的影响。
本文内容由小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