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安徽皖简称的来历(皖是安徽省的什么地方)

导语:春秋古国——皖国,安徽简称“皖”来自这里,正史中无迹可循

东夷集团首领皋陶后裔在江淮流域建有许多偃姓之国,之前就讲过桐国、群舒、英国、六国等,今天要说的皖国也出自偃姓皋陶之后。古皖国是安徽省境内最重要的上古方国之一,安徽简称“皖”即由此而来。那么皖国的地理位置在哪?据唐代《通典》、宋代《太平寰宇记》载:“舒州,古皖国也,春秋时有皖国。”古舒州,即今天安徽安庆、潜山方远一带。潜山市西北部有潜山,也叫天柱山、皖山,其境内还有皖河穿境而过,皖河得名于古皖国,为长江支流。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皖国当在此一带,据说潜山市是当年古皖国的政治权力中枢之地,西周时被王室册封为伯爵国,其中某代国君因为政绩出色被百姓尊称为皖公,故皖山也叫皖公山。皖公山被后世文人墨客反复呤诵,比如大诗人李白在《江上望皖公山》中有“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皖公山,巉(chán)绝称人意”的赞美。皖公是个传说般的人物,名不见经传的古皖国之所以地位如此特殊跟这位神秘的皖公有着极大的关联。

天柱山(皖山)

“皖”字不见甲骨金文,据说“皖”字是讹化而来,本字是“晥”,意为“明亮”。“晥”字带“日”带“元”,而“元”跟远古部落的祭祀活动有关,也有“第一”的意思。照字面理解,意为“第一缕日光”,即“晨光”,因此有说法认为早期皖地族人是个崇拜“晨光”的部族,但无论如何解释,“皖”字毕竟是个后起字,目前尚未找到甲骨文原型。何光岳《管国的来源和迁徙》中认为,管国之“管”初作“莞”,与“皖”同音,两则皆为偃姓皋陶之后,“莞”有“美好”之意,皖与管、莞之间可能有所渊源。由此联想到安庆之“安”,甲骨文为“大屋之下一个跪坐人者象形”,“安”与“完”之间可能会有某种联系,“美好”即为“安定”,安庆地名当来自古皖国。我们都知道,安徽省名是由安庆和徽州合并而来,那么安庆对于安徽有多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了。

皖国虽然是安徽省重要方国,但史书对皖国的记载极少,煌煌《左传》只字不提。我们现在对皖国的认识主要来自地理志和方国志中零星的记录,从各种涉及古皖国蛛丝马迹的史料中,窥见古皖国自西周初立国,在江淮流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偃姓之国中是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尽管它没有被正统史书留下片言只语。《太平寰宇记》中有“春秋时楚灭之”的记载,可见皖国跟群舒、桐国、六国、英国等偃姓之国一样亡于楚国东进时期。楚国东进后期,逐渐强盛的吴国成为楚国最大的绊脚石,尤其吴王阖闾上位后,为阻止楚国东进北上的步伐,与楚国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巅峰对决,史称吴楚争霸。吴楚争霸时期,东南一带的群舒、桐国、皖国等偃姓之国一时成为吴楚资源争夺的焦点对象,由于这些国家呈“纵”形位于长江以北地带,被割据长江以南的吴国视为楚国东进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段时期包括皖国在内的群舒、桐国生存维艰,进退维谷。为了延续国家祭祀,他们只能朝吴暮楚,忍辱负重,结果还是两头不讨巧,一不小心遭来一段挨打,又常受到吴楚战火波及,无休止的纳贡赋税,皖国国力迅速衰弱。虽然皖国在史书中踪迹全无,但我们可以根据群舒和桐国这些同姓之国的史料,推测皖国的衰亡过程及最终结局。

群舒、桐国、皖国大致地理位置分布图

楚国自楚昭王即位以来,吴楚之间战争频繁,达到了“无岁不有吴师”的地步。《左传·定公二年》载:“桐叛楚。吴子使舒鸠氏诱楚人,曰:‘以师临我,我伐桐,为我使之无忌。’”前508年,由于吴国的教唆,桐国背叛了楚国;而早在四十年前的公元前548年,楚国已经灭亡了群舒,只有舒鸠一支族系投靠吴国而继续幸存。四十年后这支舒鸠氏仍然顽强的存在,而且在桐国背叛楚国后被吴国当作一枚攻击楚国的棋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吴国派舒鸠氏前往楚国,诱骗楚王说,吴人很怕强大的楚国,请楚军逼近吴地,那么吴国便会去替楚国攻打背信弃义的桐国。楚王同意了,派楚师进驻豫章,结果遭到吴军的围歼,楚军大溃。楚国虽然暂时受到重创,但不出几年,楚国复国,桐国也因此被楚昭王复报性灭掉。从地图上群舒、桐国、皖国的分布位置来看,楚国分别由北折南自上而下将这些政治上倾向于吴国的偃姓之国逐个消灭,按照这个顺序,皖国应该亡于桐国被灭之后。皖国亡国后,皖人可能跟桐人一起南迁了,现在南方好多地方多有皖姓。

文/堰风

夏朝古国——有缗国,商汤利用有缗国取代夏朝,亡后去向不明

本文内容由小美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