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李世民为什么不除掉秦琼(李世民为什么不杀尉迟恭)

导语: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尉迟恭这些握有兵权的人?

公元626年,玄武门,在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文臣武将的帮助下,我在玄武门杀了兄长李建成、三弟李元吉,然后逼迫父皇李渊退位,正式君临天下、成为了大唐第二位皇帝。

回顾这一路来,我18岁随父兄晋阳起兵,攻占长安,纵横天下,先后打败西秦霸王薛举薛仁杲父子,战胜攻占晋阳之刘武周、宋金刚,虎牢关前生擒夏王窦建德,洛阳迫降郑王王世充,又赶走了刘黑闼,一路艰难险阻、一路腥风血雨,如今,我又战胜了我最大的敌人太子李建成,战胜了父皇李渊,其中艰辛,非亲身经历者,怎能体会?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当了皇帝后,不杀秦琼尉迟恭等这些握有兵权的人。其实原因很简单,待我一一道来。

首先,现在虽然天下一统,我已为中原皇帝,万人之上,但观当今天下局势,突厥在北,心腹之患;吐谷浑在西,不服天威;高丽不除,如鲠在喉;吐蕃崛起,不可不虑。强敌环伺,用人之机,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绝世猛将,正好为我所用,助我宾服四夷、威加海内。说白了,大唐能不能延续大汉的辉煌,我还要靠他们,他们对我有用,他们对我太有用了,我有什么理由要杀他们吗?

且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屈突通、张公瑾、侯君集等人,勇则勇矣,但皆为将才,而非帅才。我为元帅,用之为将,可以战胜攻取,但让其自己做统帅,统领大军、与我为敌,还是算了吧,侯君集就是榜样,我相信他们也有自知之明的,不会冒着好好的开国功臣不做,而干起连累家人的叛乱。况他们都是我的属下,我对他们有恩,也对他们有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干嘛要反我,即使反我,一个只会为将的统帅,对我又有什么威胁?

汉初,刘邦扫诸侯、灭项氏、一统天下,登基称帝时已经50多岁了。手下韩信、彭越、英布之流,皆一时豪杰,刘邦在世之时,他们可能不敢造反,但若刘邦走了、新皇帝刚登基,恐怕要让他们驯服就很困难。为了子孙万世之基业,刘邦狠心诛杀功臣、留下历史骂名,却也是不得已。但呵呵,刘邦的顾虑并不适用于我。我虽然已经称帝,但我还年轻呀,才27岁,还有大把大把的青春年华。而这些跟我打天下的将军们呢,都是我叔伯辈的,我有必要担心他们造我子孙的反吗?说实话,他们基本都不会熬得过我。

但,说真的,我其实还真惧怕和担忧两个人,惧怕的是李靖,担忧的徐世绩。

李靖,比我大28岁,将近30岁了,按理说我不用惧怕他。但,虽说这大唐天下一半是我打下来的,可能另一半却是这个老谋深算的李靖打下来的。当我在北方扫灭诸侯时,这个家伙轻易灭了长江中游的萧铣、抚平了岭南,又带兵灭了长江下游的辅公佑,打仗的本领绝不在我之下。就这,我还没说,后来他又以统帅的身份,帮我灭了我的心腹之患、强大的东突厥,对,就是当年迫使我签下渭水之盟的东突厥,再后来还帮我灭了不听话的吐谷浑,当真,军事上的本身,我真不一定比得上,更兼他老谋深算。想想当年玄武门之变时请他助我,他拒绝了选择旁观,如果真与我为敌,胜负未可知也。我必须得恩威并施、多敲打敲打他。于是灭亡东突厥后,首先等待他的不是皇恩浩荡,而是别人的弹劾、我的训责;灭亡吐谷浑后,等待他的首先也不是赏赐,而是别人的诬告、我的调查。还好,这老家伙识趣,之后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再加上年事已高,成不了气候,我才稍稍放心。

如果李靖是因为年事已高让我放心的话,那接下来要说的徐世绩可就不能让我很放心了。按理说,徐世绩在李密落难之时仍不忘主,是忠臣,我早知道他的人品,但是,有三点,第一,他老成持重、很会打仗,是军事家、是统帅,虽说比李靖不足,但有资格跟战神李靖比,本身就很可怕了。第二,他很年轻,他只比我大5岁,只大5岁呀,而且看起来他身体比我好多了,这对后世子孙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第三,当年玄武门之变时,我邀他助我,他态度和李靖一样,袖手旁观!

难道我真的要提前找借口杀了他吗?这对我求贤若渴的名声可不好。等等,有了,如果他活的比我久,我就无故贬他的官,把他外调,看他的反应,如果有怨言,就杀之不留后患;如果没有怨言,就让我儿子李治继位后,重用他、升他的官,这样就对他有恩,他就会忠心效忠治儿了。

本文内容由小薇整理编辑!